(原标题:“熊猫放归人”的故事:粪便涂身野化熊猫)
吴代福与大熊猫相处了16年,每一只大熊猫都像他的孩子。他依赖这些“孩子”,但更希望它们有能力离开自己独立生存。
2016年1月,吴代福(右)在向单位领导讲解隔离笼。受访者供图。
对话人物:
吴代福,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负责人。
对话动机: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60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上,一组中国大熊猫野化培训的照片,荣获“自然”类二等奖。照片中,饲养员为了培养大熊猫的野外生存能力便打扮成熊猫的样子,在自然保护区养育大熊猫幼崽,并努力将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野外。
如今,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下降到33个。其中22个种群存在风险。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2001年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大熊猫野化放归工作。
吴代福从事圈养熊猫饲养繁育工作10年,2010年起参与大熊猫野化放归计划。6年多的时间里,他与研究中心的20多名工作人员一起放归了6只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其中5只成活。
吴代福与大熊猫相处了16年,每一只大熊猫都像他的孩子。他依赖这些“孩子”,更希望它们有能力离开自己独立生存。
《大熊猫放归野外》获得2017荷赛奖自然类组照二等奖。 Ami Vitale 摄
“熊猫放归是最初的目的”
剥洋葱(ID:boyangcongpeople):你是如何与熊猫结缘的?第一次接触熊猫是什么感觉?
吴代福:我生在熊猫的故乡卧龙。在中专读书的时候,我跟同学去看大熊猫,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熊猫,觉得非常可爱,像玩具一样。毕业刚好分配到卧龙做熊猫的相关工作。
工作后经过一年半的观察和训练,我才开始照顾熊猫。当时照顾了两只,英英和雷雷。英英在我照顾她的第一年就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当时特别惊喜,有种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