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为什么中国专家不研究穿山甲?因为,早被吃没了(1)

2017-02-07 07:47:42    东方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为什么中国专家不研究穿山甲?因为,早被吃没了

一条旧微博,突然被翻了出来,震惊了一众网友:

原po已删除,截图来自@刘夙

1月2日,华盛顿公约(CITES)第17届缔约方大会的决议正式生效。从这一天起,鳞甲目下现生的全部8种穿山甲,都将被提升到附录I当中,完全禁止国际贸易。中国是华盛顿公约缔约国之一,这意味着,除了少数动物园/博物馆的交流外,此后新出现在国内的穿山甲制品,均为走私的赃物。但愿“官员在办公室煮穿山甲招待考察团”的事情能因此得到遏制。

然而,对于中国本土的中华穿山甲来说,如今的一切保护措施都来得太晚了。

下文转自《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刘敏项文虎

当我们想就穿山甲走私做采访时,却尴尬地发现,国内几乎没有相关的专科学者。近年国内已经罕有野外穿山甲观测报告,即使是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都是过去的旧洞。学界很少有人做穿山甲研究了——野外种群之少,甚至支撑不起一个科研队伍了。

穿山甲是一种大众耳熟能详的哺乳动物。在中国人的印象中,这种小型哺乳动物身披鳞甲,精通遁地术。在影响了一代人的动画片《葫芦娃》中,正是一只穿山甲不小心打穿了山洞,引出了7个葫芦娃降妖的精彩故事。

在现实社会里,穿山甲还有另一个面相:从北宋初年,这种小动物的鳞甲就开始被用在妇科治疗上,认为其擅长打洞的特性可以治疗女子的输卵管阻塞或功能障碍性不孕。又因为肉量大、好捕捉,穿山甲被当成野味,在餐桌上被大量消耗。

穿山甲

而穿山甲真正的形象,是一种濒危至临近灭绝的野生动物。这种动物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以及非洲大部分地区。生性极其胆怯易惊,隐蔽性强,没有主动对抗捕食者的能力。面对危险,它们只会蜷缩成一团,这让很多天敌因此无法下口,然而这种束手就擒反而更易人类捕捉。

近20年来,穿山甲非法买卖的数据极其惊人,根据最保守的估计,每年就有1万只的穿山甲被非法贩卖。假设只有10%到20%的实际交易被新闻媒体曝光,那么近两年来被非法贩卖的穿山甲的真实交易数据可以达到11.6万到23万只,大部分都满足了亚洲消费者的食用和药用需求。根据野生动物贸易监控机构,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提供的报告,2007~2016年8月,我国执法部门共查获209起涉及穿山甲的案件,有相当于近9万只穿山甲被非法杀死,走私到中国。

在2016年9月28日,第17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即CITES,以下简称“华盛顿公约”)缔约方大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在大会上,将全部8种穿山甲物种从CITES附录II提升至附录I,从而禁止对穿山甲及其制品的一切国际商业贸易。

关键词:穿山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