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释永信被举报调查结果公布 媒体:释才可能永信(3)

2017-02-03 23:27:39  侠客岛    参与评论()人

别说,这和尚自己想得很清楚。那时,《少林寺》已经带火了周围村民,武校、店铺以及数不清的人,包围了少林寺周边。“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少林寺的生存环境、文化空间几乎都没有了。我担心的是,如果少林寺在嵩山的空间没有了,那么少林寺在中国、在世界的空间也将会失去。”

嗯,你总怪他和尚太过“出世”,小心和尚怪你太过迂腐。

就这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释永信和少林寺一起,开始飞黄腾达。他和历史上那些著名僧人最大的区别可能是,释永信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一路涌来,顺之者昌。

禅性

段子手们掐指一算,时隔一千多年,再去闹少林寺方丈的私生子问题可不是个好事,因为上次少林方丈被查私生子还是1000多年前,萧远山费尽30年查清真相,结果导致一场武林浩劫。

如今,即使释永信真的倒下,也不会有什么武林浩劫。这个时代多美好啊,哪个大侠倒了,我们都能愉快的生活。

可是释永信的故事,无论结果如何,总让我感觉,事实与舆论所讨论的,完全是两码事。无需知道最终结果,现在的状况可以言之凿凿的是,舆论中不少人想象出了一个情景,硬套到了释永信头上。上世纪早期,李普曼(微博)就在《公共舆论》一书里说,舆论里啊,就是一个“拟态环境”——试着向读者描述现实,但终究不是现实的样子。

这套把戏,见多了也就烦了。替司法做决定,替寺院做决定,就是做不好自己人生的任何一个决定,是为键盘侠。

如何度过眼前这样的时间,对于一个佛教徒来说,至少有两种选择。

在禅宗的真正创始人六祖惠能之前,中国对于佛教的理解其实不是文章开头的四句偈语,而是五祖弘忍的另一弟子神秀所总结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再对比一下惠能反驳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静,何处惹尘埃。

这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认为,树和镜子都是招灰的啊,想要干净就要勤擦拭。所以,修行的方式就要艰苦一点,要有各种戒律,要通过让自己吃苦作为条件,不断接近佛陀的世界。

后者认为,本来人家干干净净的啊,佛性哪有什么污染。一切都是虚幻的,没有苦修可以到的彼岸,此岸就是彼岸。小伙子,麻烦你大彻大悟一下,一转身,一切都清楚啦。

葛兆光先生总结说,前者是印度佛教的基本立场,后者是佛教中国化后的基本立场。

无需替释永信担心。他个人的安危,要靠法律和寺里的清规戒律来最终决定,身处滚滚红尘之中,最终其他人都爱莫能助。你爱他也好,恨他也罢,愤怒或怜悯的眼神都无济于事。

只是这场风波,既然发源于汉传佛教禅宗祖庭的少林寺,无论释永信还是舆论场,大概都需要那一转身的智慧了。

(责任编辑:穆启春 CN063、丁勇 CN007)
关键词:释永信举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