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大熊猫去世时隔多日公布引质疑 遗体已封冻保存(2)

2017-01-21 02:35:04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目前,上海野生动物园内其他大熊猫展出正常,新生“双胞胎”一直分开隔离饲养,情况良好。

“园内还有一只大熊猫妈妈,和一对新生的双胞胎宝宝,现在两只大熊猫宝宝会分别由奶爸(饲养员)和大熊猫妈妈带着,这个状态也是会更换的。展出有时是妹妹,奶爸会在一边陪同,哥哥则在妈妈身边,可以通过实时监控看到生活的画面。”倪女士说。

焦点

1为何死讯时隔这么久才发布?

要梳理发病前因后果;病理结果需多地科研院所研究论证

园方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一方面,要对“帼帼”和“花生”发病的前因后果进行梳理;另一方面,两只大熊猫的实验室病理结果由四川、长春、上海等地科研院所共同于17日才形成报告。

“报告到我们这边后,19日就赶紧发布相关信息。其实不管是大熊猫还是其他动物,我们园区都会很爱惜,也一直在做动物保护的事,之前有过黑熊年老得白内障,我们找到上海五官科,把仪器运进园区,请专家给黑熊进行手术,手术很成功。我们知道大家都很爱这对母女,因此也能理解网友的情绪。”该工作人员称。

昨日上午9时许,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发布信息回应称,大熊猫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生老病死。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其他大熊猫主要饲养机构,每年都可能有大熊猫死亡。

“按照惯例,国宝大熊猫的死亡并不一定对外发布消息,但我们将按程序上报。”回应消息称,之所以发布消息是因为公众对它们关注度高,没有及时公布其死亡消息是因为需要等待病理及微生物检测结果,综合论证后才能科学准确地判断其发病及死亡原因。

2圈养大熊猫能否大规模外迁?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称历史上其分布范围就很广泛,且适应能力强

有网友质疑,北上广地区没有野生大熊猫种群,也没有野生环境,建设野生基地的意义是什么?

昨日上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再次回应称,大熊猫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800万年了,是动物界的“活化石”,有非常珍贵的科学价值。它以前是吃肉的,现在的食物99%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而且,以前大熊猫的分布也非常广泛,历史上在中国的很多地区都有分布,因为人口数量的增加,大熊猫的栖息地逐渐减少,而现在野生大熊猫仅仅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的少数地区。

大熊猫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已经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很多地区生活并繁殖了后代。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墨西哥成功繁殖了大熊猫,目前仍有两只大熊猫生活在墨西哥。1999年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人工繁殖了大熊猫“华美”,成为第一只在美国出生并存活的大熊猫幼崽,2005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繁殖了“泰山”。大熊猫“华美”和“泰山”都已经回到中国参加繁殖,大熊猫“华美”还繁殖了很多后代。

3大熊猫屡次死亡谁来担责?

律师称林业部门要履行职责;法律层面没有直接规定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常莎律师表示,大熊猫是我国国宝,是我国和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重点保护的动物。但目前国内借展及异地饲养期间,导致大熊猫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大熊猫国内借展管理规定》,借展期间的大熊猫死亡事件承担责任的主体是借入方,其有及时报告的义务,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林业局以及有关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都应当履行监督职责。

目前我国关于大熊猫异地饲养期间伤残、死亡等情形法律层面没有直接规定。

国家林业局于2016年颁布了《野外大熊猫救护及放归规范》、《建设项目对大熊猫影响评价方法》、《大熊猫国内借展场馆设计规范》等几项林业行业标准,这充分说明了主管部门对大熊猫的保护日益增强,正在一步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大熊猫保护措施。

常莎认为,要出台更加详细具体的规定,在充分调研和征求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规定饲养大熊猫基础条件、养护人员的资格审查、疫病防治、监护主体、报告义务、病因及死因调查等众多具体问题。

(责任编辑:曲格林 CN06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