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百岁后仍出3本书(1)

2017-01-15 02:21:11  华商报    参与评论()人

1月14日,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经济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去世,就在1月13日,周有光先生刚刚过了112岁(虚岁)生日。

1月14日,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经济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去世,就在1月13日,周有光先生刚刚过了112岁(虚岁)生日。

两个“半圆”从经济学家到语言学家的转变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常州,那时还是清朝光绪年间。十岁时,周有光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中学毕业后,周有光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后来又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1935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并在上海银行兼职。抗战结束后,上海银行业派一些人到美国学习。周有光与张允和一道漂洋过海到了纽约。1949年夏回国。

50岁之前,周有光是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50岁之后,他从上海移居北京,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老曾戏言自己50岁起由经济学教授改行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前者是半途而废,后者是半路出家,两个‘半’字合在一起,就是个圆圈,一个‘零’字。事实上,他在学术生涯中所获得的成功、成就和成绩,达到了近乎圆满的境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张森根如是评价道。

汉字信息化制定《汉语拼音方案》载入史册

周有光进入圣约翰大学的第一天要求新生注册:每个人领取一张姓名卡片,上面用打字机打上每个人的姓名的罗马字拼写法。“校方叮嘱,一切作业和文件,都得按照这样的拼写打上自己的姓名。校档案都用这种字母顺序来处理,我开始看到了字母顺序的科学管理。读书之后发现,大学里面都是用英文——英文可以用打字机打,可以根据字母建立档案、查找档案,这些功能,当时的中文都是实现不了的,所以我立刻感觉到中文的不方便——不是不要中文,而是中文需要现代化。这个思想在当时很普遍。”1929年,瞿秋白在苏联起草了《中国拉丁化的字母》,被称为“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在留苏华侨中推行。1933年传来中国,形成一个群众性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周有光也参加了这股文字运动的潮流中。新中国成立之后,重新制定汉语拼音又被提到议事日程。当时拼音方案委员会一共有15个人,由几个大学的语言学家组成,而具体工作则由叶籁士、陆志伟和周有光三个人负责。“事实上,我们三个人都共同提出要用26个拉丁字母,没有新字母。看法基本一致。”

《汉语拼音方案》以其国际化、音素化的严密设计,使得不能准确表音的汉字有了科学的注音工具,更使扫除文盲、推广普通话、索引排序、工业产品编码、制定旗语、灯语、手语、盲文和少数民族文字有了强有力的工具和凭借。《汉语拼音方案》诞生后不久就成为用拉丁字母转写中文的国际标准。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普及以来,采用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为汉字信息化、汉语国际化、普及普通话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周有光被尊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不过,他本人却总是谦虚地说:“不要把功劳都归在一个人身上。”

推广普通话百岁后仍出三本书

周先生对于推广普及民族共同语有全面而详尽的论述。他指出:“一国人民,如果语言彼此不通,那是一盘散沙,不是一个现代国家。”周有光是我国语言规划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语言文字学理论对我们实施国家语言规划,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提出,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是“语言通用化,文体口语化,文字简易化,拼音字母化”,信息时代应增加“中文电脑化”和“术语国际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