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为何在日本“处男”会被视作可耻

2016-12-27 13:05:20  今日头条    参与评论()人

今冬由新垣结衣出演的电视剧《逃跑可耻但有用》在日本屡次创下TBS电视台同档期收视纪录,综合年度收视率也处于领先状态,男主角是三十五岁的处男程序员,因为怕被女主角发现自己没经验而拒绝了可爱契约太太献身的要求。

为何在日本“处男”会被视作可耻

日剧《逃跑可耻但有用》

在日本,男性没有经验是可耻的吗?

这还要从日本的童贞观念说起。

日本语中,“童贞”的定义本来是指“天主教的修女”,一八七四年设立的专门培养修女的横滨双叶学院前身即为“法语童贞学校”,童贞对应的是英语中virgin一词,日本人本身对于这个词汇并不敏感,因为圣经故事中圣母玛利亚以处子之身诞生下耶稣的故事,籍由港口城市随宗教传入,童贞的意识才植入到日本人的脑海中。

为何在日本“处男”会被视作可耻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日本高校教育者中掀起一股专注于两性关系研究的学者,这些学者中有从事医学的、有从事史学的、也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在高校的引领下,受过教育的人开始将童贞视为一种美德,但童贞的对象仅限于女性。随着时间推移,女性不发生婚前性行为甚至从持有一种美德演变成了一种义务。这种观念一直持续到二战以后。

二战后日本百废待兴,经历过巨变的日本社会,社会观念也在发生巨大的转变。

1951年(昭和二十三年),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发生了著名的“童贞诉讼”,新婚丈夫以妻子婚前有过性行为、未履行“共同生活的义务”为由起诉妻子,要求妻子赔偿二十万日元。东京地方法院否定了丈夫的请求,认为“童贞在法律上无价值”“法律不认可社会对婚前失贞女性与婚前失贞男性的评价差异”。

进入要“爱与和平”主导的六十年代,日本对于童贞的态度进一步转变,童贞不再是一种被珍视的美德,守贞也不再是一种义务。到了七十年代,这种观念走向了反面——没经验的人会在交往时被嫌弃。

童贞这个词到了八十年代,对于男女而言,都成了一种耻辱。

为何在日本“处男”会被视作可耻

1982年,有名的《花花公子》杂志在就“童贞”问题展开的与东京大学学生及高校就读中的处女座谈会上制造了两个新词,一个是“やらはた”,一个是“やらみそ”。前者指二十多岁还没有过性经验的人,后者指三十岁还没有性经验的人,都含有强烈的贬义。两个词都是日式缩略词,词的前半部分是赛马用语,专指那些不被马主、骑手和观众看好的劣马。没经验的原因被归结为本人不好、不行、不受欢迎,这在强调抱团的日本社会是一种要命的评价。

童贞者与失败者之间的等号关系令日本人对“童贞”厌恶到了极点,八十年代日本仇视童贞达到了极点,甚至开始从生理学、社会学角度论证起二十岁失去贞操的必要性。八十年代的日本学者认为,二十多岁的时候身体正棒、分泌正旺,失去贞操乃是自然规律,不可违逆。就社会而言,与异性发生亲密接触是长大成人体验的一部分,没有这部分体验的人是不完整的,不完整的人进入社会就会滋生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给社会、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给他人带来麻烦也能吓死日本人。

日本在战后出台法律禁止卖淫,但社会迫对于童贞的仇视,以及经济上的压力,风俗业大兴,成人爱情动作片制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方面风俗业的发达的确让部分人通过金钱交易获得体验、摆脱了悲剧的童贞,一方面也创造了新的困境。

为何在日本“处男”会被视作可耻

风俗店遍布全国,大部份集中在东京(图:百度)

由于风俗业靠钱就能获得经验,产生作用的不是人自身,而是金钱,风俗业的发达创造了日本独有的、新的童贞形态,即“素人童贞”和“玄人童贞”。所谓素人童贞指那些仅在风俗场所获得过体验的人,没有和非风俗业者(即素人)发生过关系;玄人童贞正相反,是指那些只和素人发生过关系但没在风月场上靠金钱享受春意的人。素人童贞也是被社会所鄙视的,人不行,只能靠钱,还不如纯粹童贞者。

八十年代之后,童贞是可耻的观念仍在延续,不过宽松世代已经不怎么在乎了。《逃跑可耻但有用》里的男主角毕竟出生在昭和年代,仍旧受到那个时代童贞观的影响,说出“怕被发现没经验”的话也就可以理解啦。

(责任编辑:高宗影 CN060)
关键词:日本处男可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