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情侣抗战中订婚后天各一方 分别63年再次相见(图)

2016-12-23 07:59:31  环球时报    参与评论()人

春城晚报12月22日报道,施甸县酒房乡自家寨位于中缅边境的怒江打黑渡口旁,73年前,反抗侵略的打黑渡口保卫战就是在这里打响。如今,这个群山耸立的山村,人们过着悠然自得的慢生活。在这个群山环抱的地方,一段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的凄美爱情,延续至今。

自家寨就镶嵌在怒江斜坡上。

战火中相爱

1943年11月,日军攻破怒江防线,打黑渡口沦陷,中国远征军受命前往施甸酒房乡营盘山阻击。为了保家卫国,酒房乡年长的男子被部队征召做了民夫,年轻人则被征召入伍,妇女们在家织布给部队提供后勤保障。

当时的邹学珍刚满15岁。作为大户人家的闺女,她13岁就学会手工织布、染布以及绣花的手工艺绝活。抗战枪声响起后,邹学珍响应号召,和本村妇女们一起积极参加纺线织布,将军需物资提供给乡公所,再无偿支持前线部队。

李学志从小失去父亲,母亲把他送给自家寨的一个亲戚做继子。抗战开始后,李学志被征集到部队,但因为年龄小,长官把他留在乡公所做后勤人员(乡丁),负责自家寨的物资运送。

当时,由于寨子里的男丁都到了抗战一线,妇女们最怕到一公里以外的河里挑水时遇到危险,有了李学志这个小伙子在村寨里跑来跑去联系,大家都把他当做亲人。

如今已88岁高龄的邹学珍回忆,那时李学志勤快能干,不仅帮助留守妇女们挑水、砍柴,还主动帮她承担家里的重活,这个从小就在村里长大的小伙子从此成了她相依为命的患难之交,她也渐渐喜欢上了李学志,李学志也对她产生了好感。

1944年冬天,李学志向邹学珍求婚。两人约定,等把日本人打跑就结婚。

邹学珍

订婚后分离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李学志的养父母先后去世,李学志办完双亲的后事便回到了出生地施甸县酒房乡里强村,立即托长辈到邹学珍家提亲,支付了彩礼钱,压了“八字”(代表正式订婚),两家人商定次年冬季完婚。

这之后,邹学珍满怀喜悦的待嫁闺中。

就在邹学珍满怀憧憬时,噩耗传来:李学志被当壮丁抓走了。

邹学珍急忙托人去里强村打听,得知李学志临走时曾留话要她等他回来。

从此,邹学珍陷入苦苦等待。

时间过去大半年,在家苦熬的邹学珍收到情郎来信,喜极而泣的她急忙拆信细看,李学志在字里行间向爱人倾诉了离别的思念之情,并告诉她一定会回来迎娶她。

“我就这样等啊等,3年过去了,到了1949年,他来信说参加了解放军,已经回到贵州,准备1950年回来结婚。但是1950年我打听到消息,他已经到朝鲜抗美援朝去了。就这样等啊等,到了1954年,他的家人委托寨邻告诉我,说让我别等李学志了,他不可能回来,还听说他已经在山西成家了。”邹学珍的等待开始变得无望。

李学志

半世纪续缘

“那是怎样的10年啊!”邹学珍说,苦等情郎10年,她从一个黄花闺女成了“老姑娘”。在当时的农村,小姑娘结婚年龄都在16岁前,一个26岁的大姑娘,在农村里被称为“望门寡”。

10年之后,等来的噩耗毁灭了她从姑娘变媳妇的梦想。但冷静下来后,邹学珍渐渐想开:“因为我知道,他是为了保家卫国才抛弃了我,他是干大事的人。”

关键词:情侣抗战订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