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 杨月 实习记者 石倩颖)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16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十五个年头。15年的历程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都超出预期,中国经历了困难和质疑,仍不断改革前行,以自身发展贡献世界,对全球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可以说,中国与世界正在共同成就精彩。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一个人,他的故事正是这段改革历程最好的缩影。
(一)在骂声中逆袭
1985年,全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保险机构由他一手成立,1988年,该机构发展成为平安保险公司,今天,平安保险已经跻身世界500强,成为中国目前唯一一家拿到全部金融牌照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这样快速的发展,创始人一定是顺风顺水吧?
年轻时的他。资料图
错!不仅不顺利,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人生简直就是一部被质疑、被骂、被嘲讽的讽刺小说。
1987年,市场经济还只是星星之火的年代,他就提出创办招商银行的建议,这个举动在当时被看作是“疯了”,由企业创办银行?怎么可能?质疑声甚嚣尘上。他不信这个邪,几经辗转终于获得批准,新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举行开业典礼。而正是这样的勇气,使他开启了中国现代商业精神之先。
有些质疑是能承受的,但有些质疑实在太险恶。
新时期,他审时度势,在“拜金”和“挑战体制”的骂名中分辨中国走向,成为新中国坚定的改革者。但有很多人怀疑他的立场,质疑他所做的改革“到底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对此,他并未做出太多解释,只是问心无愧地回应:“以前和现在都是为了百姓能活得更好。”
他遭受的质疑,更多地体现在改革触犯他人利益之时。
改革开放之初,人事制度能不能改革,成了经济发展能不能“减负”的关键问题。他站出来,立刻招来不少骂声:你摔了大家的铁饭碗,拿什么赔?但他不怕,稳扎稳打,开创了传统人事制度改革的先河,在企业管理机制、人才机制上获得巨大突破,在十年间进行了两届管委会、三届董事会的选举与信任投票。运用监督和民主的尝试一度到达了此前从未触及、此后也鲜有触碰的改革临界点,这也将他本人推至争议的极点。
然而,正是这样的改革魄力,让改革告别了“空转”时代,真正开始硕果累累。
在骂声中逆袭,靠什么?他有自己的秘籍。
(二)秘籍第一招:于无声处听惊雷
怎么做?他披荆斩棘,将最开始只有海鸟生活的地方视作自己的专属领域。
1978年10月,这个先后在东江纵队,给国家领导做情报顾问戎马沙场大半辈子的老人,在其花甲之年又鼎立改革开放潮头。其受命调任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主持全面工作,虽然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接近过商海。
在他出任“掌门”的当年,香港招商局总资产加起来仅4000多万元,只有一个破码头、一个修船厂。他向中央递交了一份《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建议兴办蛇口工业区。
他在《请示》中提出,要“面向海外、冲破束缚、来料加工、跨国经营、适应国际市场特点、走出门去做买卖”。虽然这些对刚刚走出“文革创伤”的中国来说不啻于石破天惊的“乌托邦式的幻想”,但中央在三天后就批准了他的《请示》。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契合了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愿望,是闭关锁国太久后急于现代化之时没有选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