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王淳华:用光影镌刻新中国文艺年轮(图)(3)

2016-12-14 10:27:24  影视独舌    参与评论()人

光影之隙:绘制文化的光谱

实际上,《大西山》在王淳华的导演生涯中只能算一个“异数”。本片偏于高冷的叙述风格是由其主题、使命和素材决定的,而王淳华更擅长于书写大的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命运,情感叙事和细节呈现得心应手。在过去的12年间,她一直在文化纪录片这条道路上深耕,留下一串作品。

从2005年拍摄《世纪影人》,王淳华导演正式进入文化纪录片的创作。

《世纪影人》是52集大型人物系列片,通过大量首次发现的影像资料,以及当事人独家披露的幕后传奇,讲述了一批中国影坛的国宝级演员、导演、编剧的戏梦人生。此片选择人物的标准是:在百年电影史中,对电影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取得突出艺术成就,并在观众心目中留有美好形象的电影人物,例如蔡楚生、上官云珠、周璇、赵丹、舒绣文、石辉、孙道临、黄宗江、张瑞芳、于洋等。

王淳华:用光影镌刻新中国文艺年轮(图)

谈起《世纪影人》,王淳华导演说,正是通过拍摄这套人物系列片,她才开始慢慢地亲近和理解老一代电影人。纵观中国电影百年历史,正逢中国新旧文化、中外文明相互冲撞、渗透、扬弃、融合的变革时代,中华文化的复兴赖此萌生,且方兴未艾。在激荡的时代大潮之中,电影人的颠簸、坎坷与摔打可想而知,沉沦于崛起的命运多舛,悲欢离合难以尽述。

由于片长所限,怎样在50分钟里把一个人的一生真实而特别地呈现出来呢?

王淳华导演选择了以点带面的创作路径,把历史淡化到大的讲述背景里面,凸现故事或事件,强调性格决定命运,

增加戏剧性和悬念感,挖掘他们的个性特点和精彩故事。

《世纪影人》为我们留下了老一辈电影人的珍贵影像资料,在拍摄这部片子时,许多老电影人年至耄耋,因此《世纪影人》对于历史文化的抢救和打捞,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部纪录片也让王淳华找到了时间、作品和人物之间的微妙艺术韵律,坚定了拍摄文化纪录片的信心。这部纪录片的解说词和采访精华集结成书后受到读者欢迎,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因其史料的珍稀性而畅销。

王淳华:用光影镌刻新中国文艺年轮(图)

2008年,王淳华导演拍摄了24集音乐纪录片《岁月如歌》。该片并不是简单回顾中国的流行音乐史,而是将音乐当作生活变迁的背景,以人和音乐的关系为核心,展现改革开放30年的社会变化。王淳华导演选择歌声为切口来进入历史现场,串起了中国人的共同回忆。它也并非是单纯的编年体纪录片,而是融入了歌会、专家明星访谈和影像资料等元素,既有美学观赏价值,也有史料价值。

《岁月如歌》选择30年间的百首经典歌曲,由12大主题结构而成:《青春》、《生活》、《爱情》、《故乡》、《英雄》、《友情》、《梦想》、《亲情》、《童年》、《奋斗》、《影视》和《祖国》。一首歌就是一段岁月的浓缩,《蹉跎岁月》勾起人们对知青年代的回溯感怀,歌声一起就昨日重来。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让人想起欣欣向荣的八十年代,旋律一起就春光明媚。《从头再来》把我们带回艰难的国企改革阵痛中,“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进风雨”,民众的疼痛和昂扬尽在其中。

王淳华:用光影镌刻新中国文艺年轮(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