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广播人会失业吗?(2)

2016-11-11 16:24:39    千龙网  参与评论()人

广播人会失业吗?2

那么到底什么是不能被机器取代的?我们回到前面提到的那些案例当中。当机器人发出了快讯,各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都发布了消息,受众从浅层次满足了对信息的获知需求。此时,观点成为了新的战场。机器可以通过大数据推断用户正面、负面的情绪,但机器本身无法产生观点。过去,新闻评论部是一个严肃媒体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在新媒体时代,这个部门不管是从舆论引导,还是从市场竞争角度而言,都应该比以往更加重要。因为观点本身,才是完全由人生产、也只能由人生产的东西。当音乐类应用占领用户移动端时,蜻蜓、喜马拉雅等音频聚合平台也同样成为市场宠儿。我们发现用户们除了爱听音乐外,仍然会爱听主持人的串场、点评、交流等等。用户本可以选择更加贴和个人需求的音乐,但却牺牲了这一项选择权,因为他们需要交流和情感。只有有主持人的音乐类节目,才有所谓的“对象感”,才有情感的输出和反馈,才能形成传与受之间的羁绊。人的社交需求,只有通过人与人的交流才能完成,人与机器的情感交流,至少在可见的未来,也只能存在于科幻作品中。当高德利用科大讯飞的技术完成对林志玲娃娃音的语音模拟时,高德向科大讯飞支付了不菲的项目费用。但由于声音辨识度如此之高,林志玲的品牌价值需要高德为其支付几乎是项目费用一倍的版权费。传统媒体不乏好节目、好作品、好创意,好品牌,但少有传统媒体能够将其充分变现。市场需要优质产品,也愿意为优质产品支付相应的报酬,但在“多元化需求”从概念变成普遍存在的背景因素后,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让需求“看到”优质供给?对优质内容产品的运营是任何机器都无法完成的。

广播人会失业吗?3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供给侧改革”。如果从人工智能发展对传统媒体内容生产的冲击这一角度来看,内容产品供给侧过剩的根源是生产流程中可以被机器取代的工作没有用机器取代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不可被机器取代的部分没有进行资源倾斜和重点开发;最终导致高成本、低效能、弱竞争的现状。对于传统媒体人而言,要认清所有辅助性的技术能力都是为了最终表达观点、传递情感、维系交流而掌握的。在新媒体时代,内容生产在人工智能替代的压力下,真正需要媒体人从“工作”向“创作”转化。媒体人的报酬不再只是泛化的“劳动”所得,凝结在作品中的情感、智慧和创意在这个时代才有幸开始真正体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并将在未来逐渐放大成为最重要的部分。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一方面识别、吸纳、培养、提高内容创作者的能力成为发展之基,另一方面,对自身品牌和对内容产品的变现不管从实现社会效益还是实现经济效益而言,都成是当务之急。

广播人会失业吗?10月27日,人民日报罕见地报道了当前内容创业的情况,报道中以较大的篇幅提到,今日头条将在未来一年内贴补10亿元人民币扶持短视频创作者,并且为每条优质原创内容提供10万次智能加权推荐。对于原供职于《京华时报》的优秀媒体人而言,除了怅然,他们也应该早就找到了新的天地。观点、情感、交流,创新,当媒体人挖掘自身不可替代的能力、对工作真心实意地全情投入,人和平台会共同创造新的产业模式,新的未来。

首页上页12  2
(责任编辑:高宗影 CN06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