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6000件“京师瓷”捐赠者:最便宜的鸡缸杯只花几百块(4)

2016-08-17 05:10:22  京华时报    参与评论()人

“如果一个成化年间的鸡缸杯都按在拍卖行拍到2.8亿元的市值标准来估算,6000件古陶瓷肯定不止上万亿。”邱季端认为,外界对于收藏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其实很多从民间淘到的东西,价格并不是都那么惊人。他举例说,成化年间传世瓷器数量很大,因此民间有不少鸡缸杯,“我手里就有几个,购入价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其中一个在农户家里购得,当时只有几百元。”

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市文物局原局长孔繁峙对此表示,从古至今鸡缸杯的价值一直以来独领风骚,一个普通藏家不可能手上还出现几只鸡缸杯。

另有专家表示,鸡缸杯的概念有严格限定,不是随便能叫的。

国宝帮

一人收藏20万件古陶瓷专家称如此巨量闻所未闻

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市文物局原局长孔繁峙表示,一个藏家拥有20万件古陶瓷藏品,自己从事文物研究多年确实闻所未闻。

对于一些执着的民间收藏人士,外界有个称呼“国宝帮”,意思是这些人明明知道自己收藏的是赝品,仍固执地将它当作国宝。“邱季端就是典型的‘国宝帮’成员。”豪捐事件出来后,网上有人这样写道。

邱季端说,给他套上这个称呼的人,如果是想讽刺“国宝在民间”这个观点,那么他们说对了,“我就是‘国宝帮’,我就坚信‘国宝在民间’,这一点我并不觉得耻辱。”他坚持认为,历朝历代留下的古陶瓷数量远比我们已知的要大,如果说馆藏陶瓷只是冰山一角,民间收藏才是汪洋大海。

多名受访的民间藏家表示,在中国古代,每年烧制的瓷器数量很大,但是现在各个博物馆里元代和明代早期的瓷器屈指可数,就算把全世界各大博物馆的藏品计算在内,存世数量也与当时的生产能力不匹配。

“除去自然损毁,这些瓷器都跑哪儿去了?不在博物馆里,就应该在民间流转,就应该作为陪葬品埋在地下。”一名藏家说。

“民间收藏是汪洋大海,这句话从一般意义上解释是没有问题的。”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长孔繁峙表示,目前散布在民间的文物数量确实很大,主要集中在民间藏家手中,普通居民手里的藏品一般很少。

据他了解,在民间确实有一些眼力较高的藏家,他们的藏品相对比较可信,一般收藏量也就几百件几千件。“一个藏家拥有20万件古陶瓷藏品,我从事文物研究多年,确实闻所未闻。”孔繁峙说。

邱季端认为,国家应该给散落民间的文物一张“身份证”,不能让这些东西成为“黑户”。在致力保护好历史文物的同时,规范文物鉴定资格认证制度和鉴定行为监管机制也应尽快提上日程,否则大量民间文物还是会一天一天流失到海外。

对此,前述故宫古陶瓷专家认为,给所有民间文物“正身”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中国地大物博,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文物大大小小不计其数,“若要挨家挨户搜索统计文物数据,具体操作起来是个天大的工程。”

这位故宫专家表示,这十几年来她在全国各地跑,看到有些民间藏家拥有上万件藏品并不足奇,但拥有20万件藏品还是鲜有耳闻,“不过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据她了解,江浙地区的收藏情况一向不错,那一带民间藏家的眼力、水平较高,藏品的质量也比较高,“我也遇到过有的藏家花费毕生心血收藏了上万件藏品,结果走进仓库一看,真品寥寥无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