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南苏丹维和牺牲烈士母亲:别人不要再失去儿子(1)

2016-07-22 04:45:02   京华时报    参与评论()人

  7月21日,南苏丹维和烈士追悼会在许昌殡仪馆举行。京华时报记者 周民 摄

  李磊烈士的遗物。京华时报记者 潘珊菊 摄

今天离李磊、杨树朋两名烈士远去已12天。回国进行短暂遗体告别后,两人遗体已于昨日进行火化,并于当晚由亲人带回各自老家安葬。

22岁的李磊,在扬帆追梦的开端画上了休止符。33岁的杨树朋,在而立之年蓬勃之时突然陨落。

京华时报记者走近李磊烈士的生平,带您了解这个短暂的生命中闪耀的光芒。

烈士回家鸣枪送别

维和英雄们回家了。昨日,河南许昌殡仪馆,上千名战友和市民胸戴白花,手缠黑纱,集体默哀三分钟,为牺牲烈士做最后的送别。58名持枪礼兵,鸣枪6响,代表着烈士参加6个月维和时间。

12天前,一枚火箭弹击中中国维和步兵营装甲车,造成车上7位中国维和士兵伤亡,其中李磊和杨树朋壮烈牺牲。

黄菊做底,映衬着“维和英雄”四字格外醒目。在百合和白菊的花丛簇拥下,李磊和大他11岁的杨树朋身盖国旗,安静地躺在其中。照片上帅气的英姿,仿佛他俩从未曾离去。当天追悼大会后,两位烈士的遗体被火化。随后,由他们的亲人带回各自老家四川和山东进行安葬。

刚过完22岁生日的李磊,朋友圈晒出了一顶“UN”头盔,对他自己来说,这是最好的礼物,也是他“维和梦”实现的见证。然而时隔3天,他和他的梦想永远定格在了南苏丹朱巴的一场冲突中。

走进李磊所在部队,第20集团军修理营。这是李磊和部队结缘的地方,也是他梦想起航的场所。在他所在连队宿舍,战友们正在整理刚从南苏丹取回来的遗物,桌上一排醒目的联合国蓝,更多像是荣归故里的愿景。直到床边一件沾了血迹的陆军迷彩上衣映入眼帘,才感受到这是一位为世界和平牺牲的年轻人。在“CHINAARMY”的右胸标上,最后四个字母已完全被鲜血染红,至今仍未褪去。

维和派遣的第一份申请

何平是李磊的老班长,先后三次赴南苏丹维和,在一次形势教育会上,李磊的一番话让他对这个90后另眼相看。

“如果打起仗了,你去不去?”何平问台下的人。

“肯定去,军人天生为打仗,能上战场是我的光荣。”李磊第一个站起来发言。

“如果牺牲了怎么办?”何平想看看这个孩子如何回答。

李磊坚定地说:“如果我牺牲了,也是我的光荣,能够为祖国献出生命,是我无上的光荣,就当落在海里边,延伸祖国的大陆架,为祖国增加领土。”

何平作为一名老兵,顿时对这个年轻的小伙子燃起敬佩之情。许多认识他的人都会这么说,“他的认识已经远远超越了他的年龄。”殊不知,他才是一个22岁的年轻人。作为同龄兵,他是第一个入党的人。

同样的,军人的意志非一朝一夕炼成,只待亮剑的那一刻。一直有着“维和梦”的李磊终于在去年年底有了希望。连队抽组赴南苏丹维和人员时,李磊第一个向连队递交了“申请书”。据连长董晓兵回忆,李磊想要出去维和已经打听很久了,他打听的不是待遇,而是自己专业对口的任务,比如南苏丹都有哪些车型,出现故障具体应该如何保障等,平常他就开始为执行维和步兵营任务做准备。第一次部队招工程兵,由于专业不对口,他没有去成,而这次刚好有一个修车的名额,“当时他就已经对参加维和的风险做好了准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