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温州一中学现金奖罚引争议:玩手机罚钱 表现好奖励

2016-06-29 09:24:10  浙江在线    参与评论()人

班主任发在微信家长群里的截图

原标题:上课玩手机罚钱 表现好拿奖金校园“现金奖罚”你怎么看?  

昨晚,温州某中学一班主任因对学生采用现金奖罚形式受到学校处理。校园“现金奖罚”引起不小争议,有家长认为这是约束孩子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有人认为罚钱侵犯了学生权益。

两名学生

上自习玩手机分别被罚100元

昨天上午,多名学生家长向记者证实孩子班级正在实行现金奖惩制度。“班主任会在家长群里发出表现不好的同学名字、违纪行为及处罚的金额。”有学生家长说。

据家长提供的群内信息显示,该班班主任曾在群里发出4至6月份的罚钱名单,要求有扣行规考核分的同学如数上交罚金,每扣一分交一元罚款;而奖金也发放给行规分70分以上的同学。在所有违纪行为中,玩手机的罚款金额最高,6月份有两名学生因上自习玩手机被要求罚款100元。

当事班主任

有奖有罚 为鞭策学生养成好习惯

随后,记者联系上当事班主任,她承认对班内学生的某些违规违纪行为有做出罚款的处罚。

“我们学校全校范围内实行学生行规记录考核分登记,但学校规定只奖不罚,我觉得没有处罚,很难引起学生重视,一些陋习难以改正。”该班主任说,为了鞭策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校纪校规,她在所带班级里实行有奖有罚制度。

该班主任介绍,制度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每个月她都会将学生的行规记录分统计出来,并在学生家长群里公布奖惩情况。在这一制度实施前,班级在全年级的考核分数排名垫底,实施之后班内学生自觉性有所提高,班风班纪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

教育部门

罚款无依据,校方已作相应处理

该校所在地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昨晚表示,这位班主任的做法并无相关依据支撑。

该校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该班主任的做法属个人行为,其他班级并无类似奖罚制度。早在4月初,校方得知该班级实行罚款制度后便召开校委会,明令禁止这种做法,并编发消息提醒所有在校老师:不管老师的动机和初衷如何,以罚代管,无法律依据。学校坚决禁止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不同处罚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针对该班级至今仍采用现金奖惩方式,校方于昨晚8时许已做出处理:1、责令该教师立即退还学生所有罚款,由政教处监督进行;2、在全校教职工大会通报批评,引以为鉴;3、对该教师违纪行为已按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做出相应处理。

两种观点

支持的家长认为罚款可行,实施前已征求大部分家长同意

反对者说罚款是偷懒行为

在昨天的采访过程中,多数家长认可班主任将罚钱作为一种惩罚手段。“班主任在实施该制度之前,曾在群里征求意见,大部分家长都同意并支持这一做法。”有家长说。

“老师能想出这个方法,说明她有责任心,希望把学生管好。”家长史女士说,罚点钱能让学生长点记性;还有家长表示,罚款能起到“杀一儆百”的震慑作用,让孩子们乖一点,好好念书。

针对现金奖罚这一机制,温州一中学班主任徐老师则认为,罚款这种管理方法简单粗暴,违背教育规律。

“老师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遇到困难,靠罚款解决,其实这是一种偷懒行为。而且交钱了事,并不能让违规学生认识到错误本质。带班级没有捷径,只能和学生进行沟通,进行心理引导。”徐老师说。

不过,徐老师同样表示能够理解这位老师的做法。“老师很难当,有时我们会被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气得不行,会做出些不恰当的决策。”

教育专家

“带班”是一门艺术,罚钱不妥当也不明智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周奇表示,这位班主任本意肯定是好的,罚钱可能也是无奈之举。但无论基于怎样的理由,这种做法都是不妥当和不明智的。

首先,罚款这种处罚方式与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爱上学习,让学生追求幸福。教师应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以及智慧来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其次,学生并没有赚钱能力,交罚款的钱肯定来自父母。然而,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罚钱可能会成为某个家庭的负担;再者,表现好,拿钱;表现不好,用钱了事。这种方式导向有问题,容易培养学生在日后对待钱的错误态度,对金钱的获取和使用有错误理解。

每个班级都有调皮捣蛋的,学生永远是有差别的。“带班”是门艺术,有老师当班主任始终不得其法,但换个老师就能使班级走上正轨,老师的教育智慧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老师需要花心思去了解学生,去走进他们的内心,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因材施教。比如,学生在一件事上做错了,那就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班级做一点事,以另一种方式弥补,并非一定要罚款。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