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非法集资公司破产发奇葩公告:请党和国家庇护(图)(3)

2016-05-14 04:49:00  京华时报    参与评论()人

今年30岁的黄先生在国企上班,月工资只有3000多元,他在惠卡世纪投入了12万元,只提出来几千元的利息。黄先生承认,他不太知道那些什么宝什么宝具体对应的都是什么业务,“我只在乎他的收益回报高”。

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李爱君表示,从最后的结果来说,投资者是一个受害者,因为财产被剥夺了。但在最初的投资中,投资人是不是也有责任,是不是由于自己的不理性,没有认知,有赌博的心理,导致财产的损失。

李爱君认为,投资是一个持续的行为,最多只能拿出月工资的十分之一进行投资,不能把积蓄一次性投到某一个产品或机构,“大部分投资带有赌博性质”。

很多人想“赚一把就跑”

多名投资者表示,虽然他们知道这种模式存在问题,但也是想着赚一把就跑。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预防金融证券犯罪研究所所长郭华表示,高利息意味着高风险,根据规定,年利率一般不超过20%,最高不得超过36%。对于这种高利率,要考虑到公司的运营成本,如果利率超过营利的利润,高回报一定是虚假的。

2015年,银监会、工信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曾对“金融互助社区”进行过风险提示,提示这种打着“境外名人”旗号、承诺高额收益,引诱公众投入资金的运作模式存在风险。但记者采访发现,仍有不少人乐此不疲,尤以玩MMM金融互助的居多,尽管被媒体质疑为庞氏骗局。多位投资者告诉记者,虽然他们知道这种模式存在问题,但也是想着赚一把就跑。

对于这些流行比较广的资金互助和慈善互助模式,公安部经侦局涉众型犯罪侦查处处长刘路军表示,参与的人是能够了解到的,“钱怎么来,收益怎么来?是靠后面的人铺垫的,需要拉人进来填坑”,而一旦没有人来填坑,投资者的钱就没有了,“实际上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对于此类投资者,刘路军认为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投机心理,挣点钱就走了,一类是坑人的心理,“明明知道资金互助是有问题的,甚至是犯罪,还要拉人来填坑”,这种人是打击处理的对象。

非法集资案件成倍增长

去年全国侦破非法集资案件超过1万起,其中涉案金额超过亿元的达上百起。

刘路军告诉记者,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侦破的非法集资案件超过1万起。据不完全统计,涉案金额超过亿元的达上百起。今年一季度,立案数已经达2300余起。从2001年起,基本都是两三千起。最近两年,非法集资案攀升明显,2014年更是急剧攀升,“翻倍增长”。此外,涉案金额在增加,涉及的人员和地域非常广泛,危害越来越严重。

在这些非法集资案件中,东部发达地区,绝对数量多,像江浙一带因为经济比较活跃,是非法集资案件的传统高发区域。而中西部地区的增幅较大,其中有25个省份的增幅达到了50%以上,“有些省份达到了2倍、3倍,甚至更高”。

据介绍,受骗人群中,中老年的辨识能力差,风险承受能力也差一些,容易被街头发广告、电话推销,以及发纪念品的非法集资活动所吸引。在网络借贷案件中,年轻人由于对电脑更熟悉和对新事物的了解程度更强,容易被吸引进去。

前十几年,非法集资主要是以矿产开发、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这几年随着新金融业态的出现,非法分子倾向于使用新的手段。

分析非法集资增多的原因,李爱君认为,互联网发展后,网络带来犯罪成本降低,集资速度快,效率提高。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找专业人士背书,迷惑大家。还有一些非法集资平台,通过种种结构设计,规避法律,看起来是合法的。如此复杂的多层次结构设计,专业人士都很难看出来,更不要说普通老百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