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盲琴师多年拉琴成中传“地标” 钱却全被人收走(图)(1)

2016-05-02 05:45:43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老李在天桥上拉琴摄影/陈振海

黄昏时分,“师兄”带着两位老人回住处摄影/曾小琴

原标题:天桥盲人琴师的“传奇”和隐情

“胡子在风中流转,看天桥大爷在歌唱,地铁不停站,像开往广播学院……”在中国传媒大学传唱的这首《广院生活》的歌里,多年来一直在传媒大学南门天桥拉琴的老人似乎已成这所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不少在校的学生和偶尔回校、路过的毕业生,经过天桥时都会把手中的零钱投到老人面前的罐子里。有人说,天桥上拉二胡的两位老大爷是很多人无法绕开的记忆。

只是,现实总不如记忆那般美好。很少有人知道,两位老人并不能掌握自己的收入,每天早上有人用竹竿或绳子牵着他们来到这里,晚上收工后再把他们牵回住处,“就像牵着狗一样”。

传奇

在天桥上再次见到了两位拉琴的盲人,让前不久回到母校的孟欣“十分感慨”。

“刚来上学的时候就听学长们说老人已经在这里拉琴好多年了,如今自己毕业已经两年,两位老人还在这里拉琴为生。”孟欣感慨之余,把手头的5元零钱放进了老人面前的罐子里。

“胡子在风中流转,看天桥大爷在歌唱,地铁不停站,像开往广播学院……”这是大约在2009年由传媒大学的学生创作的一首歌,已经从传媒大学毕业2年的孟欣依然能够唱起这首《广院生活》。

孟欣说,自己2010年入学,每次经过学校门前的天桥,无论寒暑都会看到眼盲的老人在拉二胡。很多路过传媒大学地铁站的人也对天桥上拉琴的老人有印象,只不过路人不太会去分辨老人的长相,其实在这里拉琴的是两个人,而且是一对师徒。

师徒二人每天分别在地铁站天桥的南北两侧卖艺,师父姓韩,今年已是73岁,徒弟姓李,今年59岁。来自河南商丘的他们自幼因病双目失明,由于乡音较重又不认识字,无法确定他们具体的名字。

老李说,他在别人的引荐下成了韩老汉的弟子,上世纪70年代,老李曾经参加过一个戏班,随着戏班辗转于乡村帮忙操办红白事。后来听戏的人少了,老李虽能维持生计,但“没人听我说话,没人听我拉琴”的感觉仍然令他困扰。得知师父在北京讨生活,老李在2006年也来到北京,和师父一起在传媒大学附近扎下了根。

韩老汉和他的徒弟无疑是传媒大学南门天桥上“地标式”的人物,两人在这里拉琴超过10年的时间,已经成了几代学生对母校回忆的一部分。

“没有人知道天桥上的两位老大爷究竟是哪一天出现的,听老师说,很多毕业多年的师哥师姐回到学校时会互相调侃一句:你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你,可是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在2011年底的一场名为《关于广院的N 1个记忆》个人影展上,老李的在天桥上卖艺的照片和这段文字也被收入其中,甚至被印上了《广院记忆》的明信片。

师兄

每天早上7点左右来到天桥,师徒二人每天“工作”的时间超过12小时,至于能有多少收入,两人均表示眼瞎看不见,自己也不清楚每天能讨得多少钱。

北京青年报记者观察发现,两个小时左右,老李一个人就收到了十几元钱,算下来每天可以挣到百八十元。不过,这笔钱并不由二人掌握,而是交给了“师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