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滴血可测癌存在误读 专家:夸大其词误导百姓(4)

2017-05-02 05:16:07    综合  参与评论()人
邓勇斌:这个病人瘤子是有6厘米这么大。

央视财经记者:现在我们看到治疗过的区域有什么变化?

邓勇斌:这个肿瘤是我们治疗之前图象稍微黑一点,我们治疗之后这个图象就慢慢变白了。

45分钟后,聚焦超声的手术完成了,这位患者的子宫肌瘤已经绝大部分被消融,这位患者从手术台上下来,并且还自己走出了手术室。

记者:感觉还好吗?现在?

患者陈女士:现在好多了,清醒了一点了。

记者:现在主要是麻药的感觉吗?

陈女士:麻药应该已经过了,反正现在就是有点想睡觉的感觉。

记者:那身上疼吗?刚才做手术的部位。

陈女士:不疼。

记者:做的过程中有什么感觉?

陈女士:没啥感觉,反正我感觉我一直在睡觉,

这位患者是这家医院里第3578位接受海扶手术的人。而早在1988年,当时作为妇产科医生的王智彪就想用聚焦的超声波给病人在体内做手术,想把这个听起来不可能的设想变成现实。通过查询资料他发现,美国人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就提出了类似的想法,但是当时在世界上还一直无人实现,更不用提用在临床手术上。

为了造出这样一台医疗设备,王智彪和工程师团队们想尽了办法,一边造机器,一边做试验,如何才能让聚焦的能量足够强,如何才能让聚焦点非常精确,医生和工程师们一次次试验,苦苦求索。

重庆海扶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王芷龙:第一次我看见超声波能很好的聚焦了,那么这个强度多高,我不知道,我就拿了一条小鲫鱼,把鱼放在焦点那个地方,我一打超声波一发射之后,焦点很快就像一个刀一样把鲫鱼打了一个小洞,并且马上血就流出来了,我才知道超声波通过聚焦后它的能量完成可以达到手术刀的效果。

长期以来,在我国,进口的医疗器械数量的市场份额一直都达到70%以上,而高端、大型的医疗设备,更是被进口产品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因此,当1999年中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器械——“超声聚焦刀”诞生时,所有看到的医生都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王芷龙:这个设备我把这个布拉开的时候,他说大王这个设备是你造的吧,我说是我造的,他没开腔,停了五分钟又问我一次,大王真的是你造的?我说真的是我们造的。所以我很自豪。

然而,医疗设备不是闭门造车,必须要在临床医学上可以使用才行。就在重庆医科大学的这间实验室里,王智彪和他的医学科研团队,用海扶刀在动物身上做了数不清的试验。每年的数量用吨来计算,用卡车来拉。

1997年12月,同样是在这间实验室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授,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医学专家陈文直,和王智彪等各个科室的专家,一起在这里,进行全世界第一台海扶刀的手术。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授、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医学专家陈文直:一辈子不会忘。当时是一个孩子,骨肉瘤,肉瘤长在腿上了。一般发现了就要截肢,截肢,还活不了多长。当时我们都是一排救护车,就是不同的抢救车摆在那。做下来以后,做还是跟顺利,没有什么反应,都很顺利,所以我们担心皮肤、神经,我们都保护很好,第二天就安排他做了核磁,放射性核素扫描,马上就显示了一块肿瘤组织坏死,清楚地显示。

王智彪:超声波诊断的第一例病人不在中国,第一例CT也不是在中国,第一例核磁也不在中国,第一例PET也不在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不在中国,就是手术类,腔镜都不在中国,但是第一例聚焦超声手术在中国,而且这个不是一个病人第一例,刚才我说的骨癌、肝癌、乳腺癌、胰腺癌、子宫肌瘤都在中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