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动物园兽医隔笼也能“看”诊 扎在人群中望闻问切

2017-02-02 01:46:14    北京晨报  参与评论()人

胥哲平时在人堆里“看动物”,用眼一扫,就能看出有没有毛病。

“蜂猴病了也吃同仁堂的感冒冲剂;百兽之王的老虎狮子比其他动物更爱生癌,动物也需要‘治未病’——它们不会说话,人又无法靠近。所以,我们的工作是防病,不是治病。”胥哲在北京动物园当了20多年的兽医。他说,作为一名兽医,追求的最高工作境界就是“无事可做”。

扎在人群中望闻问切

北京动物园共有6位兽医,每人分管一片。“本命年”的雉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还有狮子老虎北极熊等猛兽都需要胥哲“上门服务”。推着自行车,驮着药箱,平时巡诊一圈要一个半小时,赶上过年游客人多,胥哲能走俩小时。

如果不是工作服和牛皮药箱,胥哲看上去就是一位普通的游客。只是他看的是动物的毛色和状态。“毛亮,眼睛有神,昂首挺胸,平衡能力好,就绝对没毛病。你看,这毛多亮,都反光!”说着,一只绿孔雀优雅地朝着他走过来。

胥哲说,动物园的兽医以“望”和“问”为主,“都看了20多年了,拿眼一扫,就知道动物有没有毛病。赶上有动物藏起来或者睡觉,一时望不到,就看粪便,也能一眼看出来有没有毛病。”在看不到动物又看不到粪便的情况下,就必须要“看到”饲养员——绝大多数情况下,兽医都要向饲养员“问”诊。

“前两天有饲养员说,有一只角雉打蔫,精神状况不太好。我到现场一分析,应该是由于鸡年办鸡的展览,换了新环境,它有点不适应。我们就给它的饲料里放了点儿增加食欲的营养剂,过两天就好了。”

蜂猴也吃感冒冲剂

夜行动物馆里,光线暗,胥哲就直接走进饲养员办公区,“叶猴、蜂猴、小熊猫、金丝猴都在这个区域内。叶猴就皮实,蜂猴最容易闹毛病,它适应能力很差,温度高低都不行——每年蜂猴舍都是最先来暖气的,‘十一’以后就供暖了。”

来到蜂猴舍的后门,胥哲打开铁门,探进大半个身子,只靠伸长了胳膊,直接往门后面一摸,“挺好,没问题。”一只蜂猴,怎么会一摸一个准呢?胥哲解释说,蜂猴不爱动,一般都趴在高杠上,很少在地上,“所以往杠上一摸就能摸到,当然动作要快,不能让它咬着,摸摸胖瘦和毛发就可以,如果摸不到,就要向饲养员打听吃饭情况,或者观察粪便。”

在工作台上,一整盆的苹果、胡萝卜,还有大把的香蕉,饲养员正在切竹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还有同仁堂的“感冒清热颗粒”和外国进口的“化毛膏”。“化毛膏”掺进食物里,可以清除动物吃进胃里的毛发,防止肠梗塞,增加食欲。胥哲说,“动物吃的大部分药都是人药,甚至好多都是进口药,按照体重安排剂量。这种同仁堂的感冒冲剂就是防止蜂猴发烧用的。”

老虎剪指甲需要麻醉

如果食物充足,环境适宜,野生动物其实挺皮实,一般不爱闹毛病,比如棕熊10年都不得病。但是,老的和小的就要格外关注。在狮虎山里,有一只叫“长春”的东北虎,“都快17岁了,在圈养环境下,东北虎的寿命就20年。现在只能观察,有些检查做不了,需要麻醉,可是岁数大了,麻醉对它的伤害更大。”

胥医生给老虎做过几次手术,有一次是因为指甲嵌进了肉里,影响了行走,“圈养的老虎,爪子得不到打磨,指甲容易长进肉里,那就必须麻醉剪掉,顺手再做个体检。”

胥医生的药箱挺沉,听诊器、麻醉吹针、维生素B、云南白药等装得满满当当。但是他却说,野生动物一定要以疾病预防为主,需要每天精心饲养和前瞻性地介入,做到心中有数。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崔红 通讯员 宋莹/文 崔红/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