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搬出来的好日子

2017-01-14 22:31:21    宁夏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杨洲 胡俊 马建宁 蒋萍)近半年来,“闽宁镇”成了宁夏名副其实的“网红”,它不寻常的成长历程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一度成为各大网络媒体的头条。要说亲眼见证并参与过闽宁镇建设全过程的当属“闽宁村”老支书谢兴昌,他被称为闽宁镇的一本活“镇志”。

春节临近,记者怀着崇敬之情来到闽宁镇福宁村,专程采访这位老支书。

谢兴昌向记者展示他和乡亲们同习近平总书记的合影。

“要啥有啥,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幸福!”

福宁村位于闽宁镇东南,走进村里,宽阔笔直的水泥路上车来车往,其中不乏宝马、奔驰等高级小轿车。街道两旁,是错落有致的新式平房,谢兴昌家便临街而住。见记者前来采访,62岁的谢兴昌热情地招呼大家进屋。他家的院子不是很大,却很整洁,院子的北边和西边,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锅炉房等依次而建,井然有序。走进客厅,融融暖意扑面而来,正面墙壁上的两排新式暖气片很是醒目。“用它取暖,干净、省心还效果好。”谢兴昌开心地说。谢兴昌虽然住的是平房,但房间的装修及陈设却十分讲究,光洁的地砖、漂亮的茶几、时尚的布艺沙发,机顶盒、宽带一应俱全。

“你看看,现在家里要啥有啥,电脑、电视、自来水样样不缺,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幸福!这都是党的惠民政策好呀!”说起现在的好日子,谢兴昌沉浸在喜悦和幸福之中。

走出大山,告别靠天吃饭的苦日子

谢兴昌是最早一批从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王民乡红太村搬迁到闽宁镇的移民。谈起移民搬迁的往事,谢兴昌难掩心中的苦涩:“我的老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那里十年九旱,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一亩地种下60斤小麦种子,收回来的还不到50斤,且都是秕的。即使遇上风调雨顺的好年份,一亩地最多也才打下三四百斤粮食,一家老小常常连肚子都吃不饱。”最让他难忘的是,因为家里穷得买不起盐,一家人曾连续两个月吃着没有放盐的白水饭。

穷则思变。1996年,谢兴昌从广播里听到国家出台的有关富民政策,心情非常激动,就思谋着搬出大山,改变靠天吃饭的苦日子。当年夏天,他带着10位乡亲先后到红寺堡、大武口、镇北堡等地寻找梦想中的脱贫致富之地,几番奔波,最终看上了位于永宁县西侧、贺兰山东麓的这片戈壁荒滩。经过一番认真考察,他决定在这里安家落户。

谢兴昌回忆道,当时这里真的是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冬春季节常常是风吹砂石满地跑。可细心的谢兴昌注意到,虽然当地荒凉偏僻,但地势平缓,尤其是附近玉泉营农场种植的玉米、高粱等作物长势良好,原因是能灌上黄河水。这给了谢兴昌莫大的信心。

说搬就搬,谢兴昌成了第一批在戈壁荒滩上安家落户的人。在谢兴昌的带动下,一批批家乡亲朋陆续来到这里寻找致富梦。这块人迹罕至的戈壁荒滩因此被当地人称为玉泉营移民吊庄。“当时建房子时,临时搭起的帐蓬常常被狂风刮倒,有时饭刚刚做好,一阵大风吹来,好好的一锅饭就被沙石搅和了。”谢兴昌回忆说。当时一起出来的同乡苦笑道,还是回去吧,这里跟咱穷山沟有啥两样啊?老谢给他们打气:“等着吧,国家的好政策一定会支持咱们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