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戒毒所量身定制脱毒方法:诵读、看电影成治疗手段

2016-11-23 03:15:04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戒毒所量身定制脱毒方法诵读、看电影成治疗手段

  向日葵治疗社区民警在和戒毒人员谈心。

“我来到这里,是因为我失去了最后的庇护地,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我不敢面对自己,不敢正视现实,我内心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而无人可以倾诉,我正在堕落。除非有一天,我能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秘密告诉别人,并忍受由此带来的伤痛,否则,我的心灵没有寄托,也没有安全感,我则会永远生活在孤独中。”

2016年11月21日,北京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内,30余名参加向日葵社区的女性强戒人员正在晨会上诵读戒毒宣言。随着新一天的到来,她们距离脱离毒品又近了一步。

戒毒人员正在整理自己的内务。

  戒毒人员正在整理自己的内务。

每天从问好开始

“大家早上好!”

“早上好!”

每天早上,戒毒所的晨会都会以这样的问好开始。如果不是他们特殊的着装,你或许还觉得这是一个公司的职员在进行团建活动。这是一群被毒品摧残身心的人们,如同暴风雨中漂荡的船舶,找到了一个容身的港湾。

“6年前,我揣着梦想成为一名北漂,也成为家人的骄傲,本想着努力奋斗后衣锦还乡,可我的心慢慢也漂了,我无法掌控自己,把本该奋斗的时间放在吸毒中无法自拔……”一名戒毒人员率先举手分享戒毒感想,梳短发,一双大眼睛平视前方,说到吸毒的经历给家人造成的伤害,她难以抑制情绪。

“到戒毒所的前一个月,正好是父亲79岁的生日,因吸毒不敢回家与亲人团聚。未来最大的愿望,想回归社会,完成对老人的孝道。”

一席话后,人人都红了眼眶。

据戒毒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戒毒所30余名女性戒毒人员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最大的53岁。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故事,尽管被毒品摧残,但每个人经过戒毒所的细心照料,对自己的未来重新燃起了希望。

戒毒所所长崔新华和戒毒人员在橄榄叶工作室。本版图片/通讯员 张泽龙 摄

戒毒所所长崔新华和戒毒人员在橄榄叶工作室。本版图片/通讯员 张泽龙 摄

“量身定制”脱毒服务

位于顺义区的北京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称戒毒所)成立于1995年9月,目前有戒毒床位240余张,民警近70人,并配备有医疗、护理、心理等专业人员。

根据《戒毒条例》中关于吸毒人员强戒期限为3-6个月的规定,戒毒所以“周”、“月”为时间单位,开展戒毒人员躯体脱毒、心理干预工作,充实戒毒人员所内的生活内容,同时邀请心理、卫生专家为戒毒人员讲授心理健康及毒品诱发的重大疾病防治知识。

2015年,戒毒所与999急救中心总部、顺义区医院建立了危重症救治绿色通道。对于戒毒过程中出现的躯体疾病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核心在于治疗,关押是其次”,强戒所所长崔新华介绍,在戒毒所,根据戒毒人员的性别、心理状态的不同,民警为戒毒人员“量身定制”多种治疗方法。所有女性戒毒人员均可参加向日葵治疗社区,男性戒毒人员则可在“橄榄叶心理治疗工作室”和新型电影疗法的治疗中从心理和生理上完成与毒品的脱离。

就在女性戒毒人员早上进行晨读的同时,男性戒毒人员也在接受电影疗法的治疗。

多年来从事心理治疗的北京师大英宸教育有限公司的邵然坐在戒毒人员中央,正倾听戒毒人员的观影体验。

邵然介绍,电影疗法是利用电影为载体,让有吸毒史又不愿面对和表达自己内心的人,通过电影角色反观人生。该课程每周一次,看完电影后围坐一起分享感受。

邵然说,通过大家的分享,戒毒人员的心理状态和人生态度都能表露出来。而为让戒毒人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每次上课,她会选择《雨人》、《心灵捕手》、《美丽人生》等教育意义深刻的影片。该项目目前已在戒毒所内施行近2年,受到戒毒人员的青睐。

“很多细节会触动他们,通过强戒人员对电影的表现和反应,能让他们对自己不愿意说出来的情节有所反思”。邵然说,一些电影情节也在无形中给强戒人员一些价值观和取向的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吸毒这件事就是错的、逃避不了的。

17岁的作文

17岁的小敏在戒毒人员中年龄最小,作为管理员,赵英灿见证了小敏进所后的变化。

小敏来自四川,父母早年离异,母亲改嫁,她由爷爷奶奶带大,中学毕业后,因缺乏亲人管教,成绩一度不错的小敏开始厌学,后于14岁就外出打工。

赵英灿说,小敏与她的女儿同岁,第一次在所里见到小敏,赵英灿觉得眼前的女孩与同龄的女儿相比,显得“成熟,也憔悴。”

赵英灿说,虽只有17岁,但小敏已有3年吸毒史。刚到戒毒所时,小敏的言行中充满叛逆。与人交流时常言语冲撞,想说的话脱口而出,不考虑他人感受。

“我送了她一个日记本,提出用另一种方式交流,她可以写下所有她想倾诉的,写完我来给她评议。”赵英灿说,小敏写得一手好字,字体娟秀工整,从开始的“交作文”,慢慢的,小敏打开心扉,写自己的故事,写对爷爷奶奶和母亲的思念,写对毒品及对让她染上毒瘾所谓的朋友的痛恨。写多年漂泊的孤苦无依和吃的苦头。

一个多月过去,日记本已填满大半,小敏也从叛逆的少女变得沉静。她开始反思自己,为回归社会后的生活和未来作打算。

“她说她想认真工作、生活,最想回家看望爷爷奶奶,想吃老家的好吃的。”赵英灿说,小敏经过生理脱毒和心理的干预治疗,整个人的状态都有了好转。

“在戒毒所,心理治疗和支持鼓励才能让他们重获信心。”崔新华说,毒瘾发作时,药物可以控制来自生理上的痛感,但对戒毒人员来说,攻克心理的障碍,守住防线才是彻底脱离毒瘾的难点,也因为如此,不少人戒毒后回到原本的生活中容易复吸,因此在戒毒所,民警开展心理治疗工作也是为戒毒人员永久脱离毒品铸造心理盾牌。

每天晨会都会有戒毒宣言诵读环节,戒毒人员反复诵读着一句话。“这里像一面镜子,让我能清楚地看清自己的真实面目。既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巨人,也不是心怀恐惧的懦夫,而是作为一个人,全体成员中的一员,为着共同的目的,与大家分享着痛苦和欢乐。在这里,我们能生根,并且成长,再不会像过去一样的孤独,而是一个为自己和为别人活着的有意义的人。”

原标题:戒毒所量身定制脱毒方法 诵读、看电影成治疗手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