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好手艺”坚持6年为老人“一元理发”(1)

2016-11-21 04:01:38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11月18日,大兴,公益理发师杨彦民在理发店里整理自己的发型。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第11期

姓名:杨彦民 年龄:44岁

社区:兴华社区

事迹:坚持6年为社区出行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费上门理发服务,并在店面里竖起“关爱老人、一元理发”的公益招牌。

榜样说:感谢老年人对我们这么多年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会的是个手艺,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为你们提供服务是应该的。方便你们,也快乐了自己。

黄色衬衣外面套着黑色马甲,西装裤下的黑色皮鞋锃亮,长发扎成个小辫,下巴处留着一撇胡子:初见打扮时尚的理发造型师杨凡,很难和免费为老人上门理发的公益人联系起来。

这位44岁的理发店老板,已加入街道志愿服务团队6年,老人们多已忘记他的真名杨彦民,只记住了“杨凡”这位充满活力的志愿者。

他“利用自己的一门手艺”,为社区出行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费上门理发服务。此外,他还在自己的店面里,竖起了“关爱老人、一元理发”的公益招牌。

6年来,不断有志愿者离开团队,杨凡却坚持了下来。如今,他服务的老年人已近万人次。团队创办者宋薛宣评价,“在他眼里,为这些老人理发,就像在服务自己的父母。”

“收一元只是象征性的”

11月17日,周四。上午7点多,天刚放亮,送完孩子上学的杨凡,直接赶回理发店。

几位老人站在店外,或聊天,或独自等待,张望着店面玻璃上“关爱老人、一元理发”的招牌。招牌上注明:凡60岁以上老人,每周二、周四上午9:30—11:30可享受服务。

知道这些老人是前来理发的,杨凡赶紧开门收拾店面,把他们迎进来。坐在靠近窗边的竹椅上,一位约70岁的老太太笑着打招呼,“杨凡,上次你给我剪完头发,别人都夸好看。”

距离正式上班还有两个小时,杨凡看对方着急,赶忙给老人披上围布,拿出剪刀推子。一阵咔嚓咔嚓声,10多分钟后,剪好完工,老人满意地照了照镜子,拿出一元纸币,放在台面上。

“收一元只是象征性的,免费的话老人难免会觉得不好意思来,心里有负担。”杨凡说。

9时许,更多老人陆续赶来店里。为老人理发的杨凡忙不过来,店里其他师傅都搭手帮忙。

杨凡介绍,夏季天好的时候,天刚亮就会有很多老人赶来,在店门口排起长队。“很多老人怕来晚了排不上,但有时就算过了11点半,我们也会尽量满足远地赶来的老人。”

来的多是附近小区的老人,从远处赶来的也不少。店员何健国还记得,一位老爷爷清早从天通苑辗转坐几个小时公交车,赶到位于大兴的这家店。“口口相传吧,有的老人也不为图便宜,就是习惯了,信任他。”

人多的时候,店里一上午能接待20多位老人。椅子不够了,店员理发时坐的靠背凳子,都会拿出来给老人坐。尽管如此,屋里还是乌泱泱站满了人。

店员拿提成工作,刚开始时,有店员不理解,也不太情愿帮忙。“我还劝过他,店里人太多行动不便,影响生意。”何健国回忆,但杨凡很坚持,“他说,一周就服务两次,家里都有老人,这是献爱心。”

“有手艺就该利用起来”

杨凡说,刚开始自己并不了解“志愿者”三个字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但既然自己的一门手艺可以派上用场,就该利用起来,尽可能为需要的人服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