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贵州95后诗人悬树自杀:一直被残疾贫穷孤独缠绕(2)

2016-10-13 07:55:05  映像网    参与评论()人

可惜,他只“活”了短短一年。

凯歌也曾有过爱情,尽管朦胧到他自己都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爱情。

遗书中提到的笔记本,是一个广东的女孩送给他的,夹在笔记本里的,还有两张女孩的独照。

凯歌的家人回忆,两人是在网上相识的,女孩十分钦慕凯歌的文采。

认识女孩之后,凯歌开始布置自己的房间,在墙上贴满了星星和蝴蝶模样的荧光贴纸,关了灯,破旧的小屋顿时繁星闪烁,彩蝶飞舞。

对女孩的爱,诚如他写给女孩的诗一样:假如我手脚健全,我要造出最高的云梯,摘下漫天的星星给你。

在家人看来,两人在网上相识相知的那段时间,是凯歌这一生最开心的时候。

尽管凯歌对女孩坦诚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但女孩还是趁着假期跋涉千里来看他。

那天,家里为女孩准备了丰盛的晚餐。

因为凯歌只能吃力地坐在地上弯着腰用脚夹着筷子吃饭,女孩一直在一旁照顾凯歌,为他擦拭脸上的汗水。

吃过饭后,女孩把凯歌的父母叫到一旁,硬塞了四百块钱给他们,然后便走了。

“也许他的状况,已经超出了姑娘对残疾人的认识。”走在送别女孩乡间小道上,凯歌的母亲看到,女孩是抹着眼泪哭着离开的。

站在现实的镜子面前,凯歌开始更实际的尝试规划自己的人生:与其当一个吃不饱的诗人,还不如当一个能挣钱的普通人。

除了诗和书,凯歌最熟悉的就是电脑,他想拥有真正的一技之长,离开这个小山村,不做任何人的负担。

9月,凯歌开始上网联系贵阳的培训学校。在他与一个电脑学校招生老师的短信对话中,凯歌提出了自己的隐忧:我先天残疾,不知你们是否接收。

对方提出到贵阳面谈,凯歌决定16日到省城去参观学校。

然而,凯歌却忽略了自己在省城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对于这个贫困的大家庭来说,这是一笔吓人的费用。

家人决定,无论如何都要送凯歌去贵阳读书,尽管这几乎会掏空这个家庭的现有积蓄。

“也许他感到自责。”凯歌的哥哥回忆,当时凯歌偷听到了亲人们的对话,去省城读书的想法开始动摇。

念初中时,凯歌看到年迈的父亲还要驼着背去打工为自己挣学费时,说什么也不愿住校了,只为省下住校费,让远在重庆念书的小哥生活过得稍微好一些。

后来,凯歌没有去省城。

他生于这个农家小院,最终也卒于这个农家小院。

望哥哥姐姐都孝顺父母,我希望用我的生命换来二老晚年的幸福。

将遗存的书寄给四川一位朋友。

请把我枕头下的笔记本随我一同埋葬。

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9月24日,留下这封遗书,凯歌在自家后院的杜仲树上自悬离世。

实际上,遗书早在6月23日就已写好。

从6月23日到9月24日,这三个月里,凯歌经历了多少次生与死的纠结抉择,无人知晓。

然后,他便走向了后院那棵老树。

从卧室到树下,不到二十米的路。

没有人知道这个举步维艰的残疾人是如何走到树下,又是如何鼓起莫大的勇气离开这个世界的。

葬礼上,来自各地的诗友赶来送凯歌最后一程,这个小山村从没如此热闹。

坟前,大家用诗来悼念这个青年诗人,没能赶来的诗友则用诗歌连载的方式来纪念凯歌,他们之中,不乏如香奴、林火火、苏墨年等凯歌所仰慕的前辈。

家人在收拾凯歌的遗物时发现,皆是海子的诗集。直到葬礼上,从诗友们的唏嘘中,这个农民家庭才知道凯歌最崇仰的海子对他的影响早已深入灵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