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那些写小说的官员们(1)

2016-09-27 07:28:19  法治周末    参与评论()人

近日,河北廊坊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元因为一部24万字的小说而走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小说《霾来了》引发了民众对于当下环保困境的共鸣;另一方面,则是李春元的官员身份。

事实上,官员写小说并不是新鲜事。

据法治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以来,仅在公开报道上提及的写小说的官员就有几十人,涵盖从副科级到正国级等级别,来自环保、文联、广电等不同部门,且其中不乏知名高产作家。

题材内容:

一头是百姓,一头是官场

2010年,作家王跃文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官员搞文学创作在中国是一个很古老的传统,但“今不如昔”。

作为“中国官场小说第一人”,早在1999年,出身官场的王跃文便因一部官场小说《国画》而走红。王跃文曾在湖南省政府办公室工作过。在他看来,一个现实是,在数量庞大的官员群体中,鲜有作家。

不过,官员作家数量也并非像王跃文说的那样稀少。2008年,有媒体报道了陕西文坛的官员作家队伍。包括时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张伟、陕西省国家安全厅厅长李宗奇等高级别官员都出现在了名单里。

据陕西文学刊物《美文》副主编穆涛介绍,官员写作队伍在全国其他省份也有,但都没有像陕西这样形成风气。从基层到厅局、从乡镇到省委,可以说已成规模。

穆涛还提到,当地官员的作品大都以记叙历史文化、关注百姓生活的“手记”散文及小说为主。

法治周末记者也梳理发现,不少官员作家写的小说非常“接地气”。包括河北廊坊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元的《霾来了》、时任吉林长春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发锁的《动迁》等官员所著小说均是如此。

而除了百姓生活,官场也是官员作家们在创作小说时所热衷的题材。

事实上,在《侯卫东官场笔记》《乌纱》《芝麻官悟语》等热销官场小说背后,均是供职于政府部门的官员作者。

比如,《乌纱》的作者汪宛夫就是浙江一名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纪检干部,他在10年中创作出了10余部官场小说;而到2010年已7次再版的《芝麻官悟语》作者王敬瑞,则是山西一位老资历的副市长。

和专业作家不同,官员作家往往没有大把时间从事写作。因此,创作时间是官员作家们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不少官员作家都选择晚上或者周末的休息时间进行创作,还有一些则是见缝插针地进行。

汪宛夫还自嘲是没出息的男人,“别的人一般应酬啊,出去吃喝总是有的。像我这样周末回家就把自己关进书房码字的男人少啊,所以家里人尤其是妻子是很支持我写书的,因为我很听话。”

着笔优势:

谙熟官场常识与潜规则

说起写小说的初衷,“记录”“感悟”和“沟通”是官员作家们多会提到的关键词。

王敬瑞曾表示,自己一生中就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党和人民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办了些有益的事情,为老百姓做了一些好事;第二件事就是在做事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感悟,写成了这本书,给年轻人留一些东西,也给自己留下一些东西”。

事实上,由于官员们自身所处的平台,听到看到的事情更多,而且小说的内容多和自身的工作经历相关,官员比专业作家更具创作优势。

在环保部门工作将近十年的环保人贺震这样评价《霾来了》:“抛开文学创作水平不谈,这部小说里很多情节都反映了现实。从环保工作角度来说,内容也比较专业。”

而在官场小说中,这种优势更甚。

曾任湖南临湘市副市长的作家姜宗福曾透露在他离开官场后写成的《我的官样年华》中披露了许多官场隐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