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沈汝源:我们民族曾经丢了的匠心正在归来(1)

2016-08-29 17:26:14    千龙网  参与评论()人

沈汝源:我们民族曾经丢了的匠心正在归来

千龙网联合北京市青年联合会,一起寻找中国工匠,发现匠心,论道工匠精神。图为北京青联十届委员、北京航天万源科技公司党委书记沈汝源。

——千龙网·北京市青年联合会联合出品“中国工匠”系列报道之二十九

【编者按】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如今,我国发展正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时代,时代需要“工匠精神”。这一精神的提出和弘扬也必将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为此,千龙网联合北京市青年联合会,一起寻找中国工匠,发现匠心,论道工匠精神。

千龙-北京青联联合8月29日讯匠心,是工业的副产品,有工,才有匠。在制造业中,流行着“千年匠心看日本,百年匠心看德国”的说法,日本制造兴起于唐代,有上千年的历史;德国制造兴起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最扎实的基础。日本人细腻,德国人严谨;日本产品精巧,德国产品实用。虽然产品风格不同,但相同的是对品质的执着与坚持。

单从效益和规模看,日本和德国的工业并不占优,最大的化工企业是美国的杜邦,最大的钢铁公司是卢森堡的安塞乐米塔尔,最大的造船厂是韩国的三星重工。但中国却对日本制造与德国制造情有独钟。为什么那份看似迂腐的坚持,那份不计付出的执着,是那么的似曾相识,在我们的骨血里跃跃欲试?

因为那是我们曾经丢了的匠心,因为匠心不是舶来品。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8世纪,2000多年的农耕经济时代,中国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产品输出国,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精美的产品是世界各国王宫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自丝绸之路开启,中国古代能工巧匠们所生产的匠品,一直都在影响着世界。古代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匠人之国”、“匠品之国”。

三百年前,在中国工业技术的巅峰,有个理工男宋应星,写了一本书叫《天工开物》,汇编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工农业技术。作者自嘲本书对于求取功名利禄毫无关系,但他依然写得认真,期待知识和技术可以推动国家的进步。

宋应星是对的,他先知先觉地意识到一个知识和技术的新纪元即将来临,可惜他的先知先觉并没有挽救中华民族的命运。繁荣的手工业随着大明王朝的没落而结束,《天工开物》被彻底封杀,中华民族陷入深深的苦难之中。中国人忘记了自己曾经会制造最先进的工具、最先进的武器,忘记了自己曾经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世界上最多的财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匠心,只能用来制造景泰蓝、鼻烟壶这些玩物,中华民族从此沉睡了整整三百年。在中国失传的《天工开物》,飘洋过海来到日本,成为日本“植产兴业”的指南;飘扬过海来到法国,启动了欧洲工业化的进程。

宋应星不知道,两百年后,中国的知识和技术已经远远地落后于这个世界。没有读过《天工开物》的李鸿章喊出了“实业救国”口号,拼尽全力奋起直追。风雨飘摇的中国追了一百年,才有另一个理工男写出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带领中国人重返科学技术的巅峰。这个理工男,是钱学森。

如果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那么罗布泊上的蘑菇云、响彻太空的《东方红》就是雄狮苏醒的咆哮。年轻的新中国选择了航天作为重返科学技术高峰的突破点,传承了千年的匠心,在航天事业中复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