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网瘾少年多次接受电击疗法 为寻死吃5瓶降压药(1)

2016-08-24 09:03:58    中国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网民在一网吧玩游戏。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网民在一网吧玩游戏。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原标题:走出“13号室”

2016年8月,一篇超过十万阅读量的文章《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在朋友圈传播,将数年前曾以“电击疗法”戒网瘾受到舆论关注的杨永信再次拉回公众视线。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一些当年接受过“电击疗法”的年轻人,他们讲述了当年和此后数年的经历。

这是一场没有计划的私奔。一个小包,从家里偷出来的4000元钱,是张旭同所有的财产。

他不敢带手机,他怕亲戚找过来,再一次把他送进网戒中心的“13号室”。

在路边摊吃饭的时候他要找有遮挡的,公共场所要找门口位置或者方便逃跑的,偶尔见到山东车牌的车子特别是临沂的,哪怕绕两条街都要躲着走。

出发前,张旭同在夜市买了一把20厘米左右长的刀具,别在腰里。他决定万一被抓,就用它先了结了自己。

可这把刀直到最后也没派上用场,哪怕只是削个水果。

从2006年至今,超过6000人在“四院”接受过治疗。

2009年,卫生部一纸禁令,叫停了电休克治疗仪在网瘾治疗的使用。网戒中心把“电休克治疗”改为“低频脉冲电子治疗”。

但7年过去了,仍有人被源源不断送到这里,成为网戒中心的“病人”。

对很多人来说,“四院”是一个忌讳的名词。他们更愿意用“那儿”来替代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

张旭同第一次进“四院”是2007年,当时那里还没那么大争议。他在通宵打游戏时,能看到网上有人喊“小心你被电”之类的。不久以后,他真的被电了。

父母找了几个亲戚强行把他从在网吧带了出来。16岁的张旭同很平静,一脸“要杀要剐随便你,反正我还会跑出来”的表情。

他很听话地跟着走,到了“四院”下车一看,心中想着“就这样?不过如此”。

网戒中心“电击”治疗的房间门牌为13室。在这间屋子里,有个穿白大褂的人对他说:“来,我们做个检查,检查一下你有没有网瘾。”说罢,8个盟友用力按着他的身体,给他嘴里塞进了牙套。

一阵“滴滴滴滴”声之后,有人拿着两个白色小棒,从他的眉心往两边太阳穴上滑。瞬间,张旭同看到眼前一道白光,类似于闪电,贯穿脑袋左右,犹如两个小锤用力敲击着太阳穴。

他想挣扎却动不了,只能张口大骂。可“他妈的”最后一个音节还没说出口,第二轮“闪电”又一次来袭。第三次,第四次……

一个声音问道:“还骂吗?”

“不骂了。”

“知道自己为什么来这里吗?”

“不知道。”

张旭同眼前的闪电又开始交织。他只能意识到自己发出了“呜呜呜”的声音。

“我不听话……”

“等会儿出去知道怎么跟你父母说吗?”

“知道,我好好说。”

“好。让他起来吧。”

盟友松开手,张旭同下床的时候直接跪在了地上。后来他才知道穿白大褂的人正是网戒中心负责人杨永信。

他至今无法用语言说清那种感觉,“那种对人心理的把控,让人确实感受到你是真的错了,电击会让你真正心服口服。就像小说《1984》,你想什么,老大哥都知道。”

出门见到父母,他很“自然”地跪下,抱着他们哭了好久,就像“孩子本能那种饿了想吃奶,想找妈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