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5万江南饥荒弃儿被送北方收养 56年后仍在寻亲(图)(2)

2016-08-01 06:56:39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家住洛阳的王金虎。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结婚生子,没告诉妻子自己是弃儿,“怕她知道后出什么问题。”

1990年一个夏夜,王金虎梦见了上海的亲人,面目模糊,叫他的名字。

半夜惊醒,多少事在他心里过了一遍又一遍,沤了好些年,要寻亲的念头,由这个梦沤出来了。

当时工作的木材公司忙,但他等不了,第二天,就买了去上海的火车票。

洛阳向西250公里,华山脚下的小城潼关,李万成同样经历了充满煎熬的少年时代。

小镇是个小社会,谁家孩子是抱养的,大家都清楚。

孩子们开玩笑,总要指着他说抱养的,他就和人打架,打到鼻青脸肿,闷着一口气回家。

找对象时,邻居介绍一个姑娘,人品、长相、家世俱佳,只有一个条件,要他做上门女婿。他一口回绝,“我这20多年弄不明白身世,还寄人篱下,招到别人家里也是寄人篱下,这种压抑感不行,我受不了。”

结了婚,他在公社里当电影放映员,电影《英雄儿女》里,女主角王芳和亲生父亲在朝鲜战场上团圆,两代人和解的镜头,他哭得最大声。

那时他有了孩子,知道不是万不得已,没人会把亲骨肉抛弃,才慢慢接纳自己并试着理解亲生父母。

2000年后,李万成看到南方弃儿寻亲的新闻,动了心思。

无锡市福利院工作人员回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渐渐得知身世的弃儿们开始寻亲。最初是到福利院查询,或在报纸刊登寻亲启事,成功者寥寥无几。90年代,各地才掀起了一波波的寻亲热潮。

没有任何线索,不知目的地在何处,弃儿们还是沿着曾经北上的铁轨,南下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