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某高校经管院学生会主席在有正当恋爱关系的前提下与多人约炮,其女友在得知后趁其不注意将约炮聊天记录散布出去,随即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并登上微博热搜榜,舆论裹挟着道德谴责像山呼海啸一般席卷男主角。看到评论中许多网友纷纷称女主角为当代“基督山伯爵”,上演了一出“痛快的复仇”,笔者不禁有一丝担忧:大仲马的名作《基督山恩仇记》重新上演另类版,在现代社会真的可喜吗?
首先,现代社会并不是基督山伯爵生活的那个可以用以牙还牙的方式、只注重结果正义的意气江湖,而是遵循法治与程序正义逻辑的社会。这位女生的做法乍一看颇为解气,以羞辱还羞辱,实则却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完全无视执行惩罚过程中的程序正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中明确界定“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属于侵犯隐私权范畴。而女生不仅在男生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偷看了聊天记录,且公开截图,虽有打码却在文字解释中点名道姓,实质已经构成法律侵权。本想通过道德谴责的方式对男生给予惩罚,却让自己背负被法律惩罚的风险。在一个讲求法治的社会做“基督山伯爵”以牙还牙,即使结果再“为民除害”,也很显然得不偿失。
不仅是让自己的生活受到巨大影响,同样也会对他人产生过度的伤害。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在世纪初所预言的,当今的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数字化生存”的社会。自媒体遍地开花,信息传递无比迅速,舆论的正面负面影响力都成倍地放大,“复仇”的戏码一旦运用了网络的媒介,也将变成失控的嗜血武器。事件曝光后,“人渣”“渣男”“败类”等形容男生的字眼充斥知乎、微博等社交平台并进入疯狂转发的状态;该男生所在寝室的门几乎被来访者敲坏,同学的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截图内容中提到的被男生约过的14岁女生也开始吸引人肉搜索者的兴趣……
随着这两天事件的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不断升级的舆论漩涡直接或间接的伤害。世上最可怕的惩罚,恰恰是不知道会怎样被惩罚。网络舆论的不稳定性,让伤害的量级和规模难以控制且无法预估。法理学上对于合理惩罚的界定是“罪罚相当”,不论这个男生现在所承受的是否是“罪有应得”,置他与身边的人于一场难以控制惩罚的“度”的审判中,注定产生过度的伤害。
其实这个女生足够克制,她早就知道事实,却忍到男生毕业典礼之后才告发一切。只可惜这段时间她选择了酝酿自己的仇恨,却没有去寻找合理的解决路径。若是“与14岁女孩发生性行为”确有其事,男生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可以通过司法路径予以制裁;若是将截图上交给有关部门而不是私自公开,既能控制伤害又能对男生加以合理的惩罚与教育。所以,别为现代“基督山伯爵”叫好,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并重,合理提防网络舆论的风险,或许才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遭遇类似事件时审时度势的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