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着急妈妈为儿报17个培优班 3年后为何“神童”不再(2)

2016-05-31 16:18:27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和徐妈妈的想法一样,在李女士看来,不培优就落后。这种想法在家长中非常普遍。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不提前学习拼音、数学,进入名校后就会跟不上。

武汉市武昌东湖大厦附近的一家作文培训机构,上午10时和下午1时30分的培训班全部爆满,28节课的学费1700元。

武昌水果湖附近是多家培训机构扎堆的地方,几乎每家培训点的课堂外都坐满了家长。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说,武汉幼儿园放假时间在7月10日左右,他们培训7月15日开班。6月初开始,已经有不少人交钱报名。

徐妈妈、李女士报的培训班多半是关于作文、奥数和英语的。她们说,基本上每个培训班都要上两个多小时左右,语文主要是培训作文和阅读,数学以奥数为主,英语是新概念和口语。

“经济实力雄厚的家庭多半是报一对一的班,或者请老师到家里给孩子单独辅导;经济条件一般的都上的是1名教师对10名学生左右的班。”李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因为大女儿钢琴、花样滑冰、英语口语、跆拳道都是一对一,仅一个孩子一年培训开销就近20万元。

一时“抢跑”并不能一直“领跑”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范先佐说,培训班过于火爆,主要原因在于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以及课堂教育不充分。好的学校太少,大家都想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培优班,进入更好的学校。此外,一些学校由于班级过大,课堂教育的针对性和效率不足。但家长们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教育目的是培养对学习的热爱和好的学习习惯。

范先佐说,现在家长热衷的培优主要是知识“补短”。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落后了只要补学知识就行,而不去考虑精神、心理等其他因素。培优班正是迎合了家长的这种想法。实际上,课外培训班的功利性很强,本质上往往是通过延长学习时间和重复灌输知识,达到提高应试能力的目的。有的可能短时间起到一定效果,但长期来说,往往导致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差,过分依赖外力,有的则越补越没有自信,越补越厌学。

“一时‘抢跑’并不能一直‘领跑’,过度培优提前透支了孩子的好奇心,换来精神上的倦怠,这是过度培优带给我的教训。”徐女士说。事实上,学校老师曾多次劝她停下培优,跟着班级的进度一步一个脚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现在想来,我真应该早一点听老师的话”。

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朱长华说,学习是一个长跑过程,习惯和心态很重要。他说,事实证明,很多孩子后来并不是输在学习知识技能上,而是输在学习习惯、快乐心态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上。

教育部门年年下达“禁补令”,但中小学培训市场反而越做越大。多位教育专家说,当学校一线老师大规模地热衷于有偿补课,他们在学校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这个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此外,专家认为,过度培训的根源还是在于应试教育的机制,这是当下家长和孩子不得不面临的纠结现状。如果素质教育真正被实施,校外培训班还能有多大市场?

范先佐也提醒家长,“着急”式教育的背后,是父母对子女教育过程的过度参与,不仅会削弱学校的教育功能,而且让孩子的人生“被规划”,容易心理脆弱,害怕失败,担心自己对不起父母,可能造成孩子难以承受的“爱的重负”。

(责任编辑:柯旺 CN04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