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河北井陉残疾老哥俩种树“成名”后

2016-05-28 21:26:59  大燕网    参与评论()人

受安徽卫视的邀请,贾海霞、贾文其离开井陉老家3天录制节目。他们赶回来时,已是3月11日中午接近1点,他们相互搀扶着走进小饭馆,在饭桌前落座。

热闹的饭桌略显沉默,每个人大概都在考虑同一个问题:一个失明,一个失去手臂,他们怎么吃饭?作为同桌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既照顾到他们又不让其觉得难堪?

老哥俩接受外媒采访 “13亿中国人是我们的手”

坐在贾海霞旁边的姑娘细心地为他们碗里盛了汤,又加了菜。两人连声道谢,贾文其低头喝汤,全凭吸气把碗里的食物吸进嘴里,而土豆片、藕片这样的饼状类食物,他只能剩在碗里;贾海霞摸索着用筷子夹起菜,慢慢送到嘴边,不小心把汤洒在桌上而不自知。

吃饭,一件对于常人来说近乎本能的生活技能,在两个身有残缺的人却超乎寻常地艰难,难以想象,种树,14年种1万棵树,他们要怎样排除万难做到荒滩变树林。

也正是因为他们如此特殊,2014年3月,当两兄弟的现代愚公精神植树成林的事迹被曝光后,吸引了无数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坐在翻新的窑洞里,贾海霞、贾文其两人谈起了“成名”前后的故事。“2014年3月8日,我俩的报道在中国网井陉视窗首发,14号,石家庄日报的记者联系采访了我们,16号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找到了我们……”提起2年前的媒体采访,贾海霞记忆犹新,河北省内媒体几乎都报道了。

老哥俩接受外媒采访 “13亿中国人是我们的手”

到了2015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华社、央视网等中央级的媒体也陆续采访他们。“当时一听说是中央电视台的,我们特别惊喜,感觉不可思议。”贾海霞如今提及仍难掩激动的心情,“我们甚至自问,只不过种了几棵树,实在不敢觉得不值得这么多媒体报道啊!”

随后,英国BBC、日本、法国、德国等外媒也相继找到他们,要求采访。虽然是农民出身,两兄弟时刻牢记中国人的身份,坚持要求对方通过有关部门的安排才接受采访。

据贾海霞回忆,当时BBC采访问他们“在中国生活累不累?苦不苦?”“不累也不苦,虽然我们没有手、没有眼,但13亿中国人是我们的手,是我们的眼。”贾海霞说自己看不见,但旁边人告诉他,记者听完竖起了大拇指。

除了大批媒体跟进报道外,很多爱心人士也闻讯赶来。秦皇岛的一个爱心团队寄来了2000元的树苗钱,而西藏嘉黎县藏族护士白玛义珍已经连续2年每年给他们每人寄2000元。

虽然贫困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哥俩也明白,单靠别人爱心救助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但当14年前希望种树致富的梦想变成现实后,他们却已经舍不得砍掉如同自己孩子的一万多棵树苗。

老哥俩接受外媒采访 “13亿中国人是我们的手”

2002年,因为要照顾生病的父亲,原本在唐山残疾人艺术团的贾文其回到家乡,并与哥哥贾海霞决定种树致富。因为拿不出钱买树苗,两人无奈选择最原始的方法:插枝栽树。

贾海霞爬树砍枝,贾文其站在树下充当他的眼睛,告诉他砍哪枝。贾海霞把砍好的树枝合拢抱起,搬到空地,又拿起铁楔子和锤子,凿出小洞,把树枝栽好。贾文其用下巴和肩膀夹起木桶,去河边打水,浇树。

兄弟俩用自己摸索出来的栽树,第一年种了800棵,只活了2棵。这让两人失望至极,甚至想过放弃。但最终,他们互相鼓励,一种就是14年。

14年里,村边穿梭小轿车、大货车的马路上总出现相互搀扶的两人身影;14年里,冶河岸边总回响着“叮叮叮”铁楔子凿洞的捶打声;14年里,光秃秃的河滩上逐渐积木成林;14年间,手指头粗的树枝长成了碗口粗的大树;14年间,曾经寄希望种树来脱贫的兄弟俩,如今视大树为孩子,舍不得砍掉1棵。

“不要金山银山,只要青山绿山。”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说到了贾海霞、贾文其的心坎里,“如果每年每个人只种活2棵树,2年就是26亿棵树,那咱的国家真是变成青山绿山了!”贾海霞无比期待地说。

如今,两兄弟所在的冶里村又无偿划分了100多亩坡地供他们种树,然而,这片山坡无水可取。这让老哥俩犯了难。

大燕网邀请当地技术师傅实地现场勘测,与贾海霞、贾文其兄弟俩反复研究,最终决定在山坡建造一座蓄水池,以供他们种树所用。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