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山东一村子30年坚持只收5角份子钱:礼金给多了必退(1)

2016-05-02 08:41:44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南太合村的一份礼单上,全是五毛钱的“份子钱”。

不管谁家办喜事,邻里乡亲都只随礼5角钱。这种事情发生在当今,你相信吗?

这样的“稀奇事”,就发生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一个普通的村庄——南太合村。更为“稀奇”的是,这个规矩已在这个不足千人的小村庄坚守了30多年。在不少地方“人情债”负担严重的当下,这一风俗让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村庄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1“干份子”就5角钱,多送的要找回去

去年给儿子办了喜事的村民刘桂美,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天收礼金的情况:“除了亲戚和儿子的朋友同学,村里乡亲有74人来帮忙,每人随礼5角,一共是37块钱。按村里的规矩,村里人不吃酒席,中午之前大伙每人领了一盒喜糖就回去了。”

在南太合村,不吃酒席的份子钱叫“干份子”。刘桂美的娘家在不远的凤凰镇东梧村,嫁到南太合村已有20多年了,在她的印象里,村里的“干份子”一直是5角钱。

这一规矩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听村里上岁数的老人讲,源头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今年已经82岁高龄的老党员路洪元,就是当年的见证人之一。

路洪元二十几岁就当上了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治保主任,在村委会干了35年,对村里“5角份子钱”的形成过程非常清楚。据他回忆,1970年以前,谁家办喜事就是在家里请亲戚吃顿饭、喝喜酒。没有亲戚关系的村里乡亲随2角钱礼金,不在主家吃饭,但可以领回一个小喜帖和几个火烧,有时还有几块糖。不管礼金多少,随礼人的名字都会被主家写在一块红布上,挂在屋里最显眼的位置以示感谢。

到了80年代,物价涨了,村民们就觉得2角份子钱有点低。路洪元等一帮村干部商量后,提议村里的份子钱涨到5角。在这之后的30多年里,一盒喜糖从原本的几角涨到了6元,喜帖也从几分涨到了几角。对办喜事的人家来说,5角钱的礼金已然不够这些东西的成本,但干份子却没再涨,一直延续至今。

现如今,大家的腰包鼓了,村里很多人觉得再随5角钱的礼有点不好意思,就拿着50元或100元去贺喜。但不管随礼的人拿去多少钱,办喜事的人家都坚持只留5角,多出来的就找回去。有关系好的留下几十块钱就跑了,可回头主家还给他送回去,因为“村里的规矩就是不多留”。

记者问:“这么多年就没有人坏过规矩吗?”路洪元说,曾有户人家在孩子办喜事时,因5角钱不好找零就把份子钱涨到了1块。但之后别家再办喜事,又恢复了5角。“这么多年来涨份子钱的就那一户,也就这一次。”

2喜事简办,省心省力又省钱

关于份子钱要不要再涨的问题,村里其实也有过不同声音。有人提议:“别的村都涨到几十了,要不咱也涨涨?”也有人担心:“5角钱会不会显得咱很穷?”但讨论来讨论去,大家最终认为:“既然是几十年传下来的规矩,就不能破。”

在南太合村村民看来,随礼是一来一往,随多随少一个样。随的钱多,难免给人带来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随几角钱,既有正常的人情往来,大家心里也舒坦。

村民刘培森说:“随的份子多了,主家就得安排随礼的人吃饭,进而大摆酒席,钱不都浪费了嘛!”其实,很多村民对随礼金额太多所助长的铺张浪费风气也都比较反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