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北京339岁老戏楼突然垮塌 疑为年久失修(图)(1)

2016-04-14 16:51:24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北京339岁老戏楼突然垮塌 疑为年久失修(图)

古戏楼垮塌的现场,学者梁欣立在现场拍摄记录摄/记者崔毅飞

法制晚报讯(记者崔毅飞)随着戏曲淡出百姓生活,北京古戏楼的数量随着时代变迁而削减。《法制晚报》记者了解到,4月8日,见证南窖村339年岁月沧桑的古戏楼突然垮塌,疑为年久失修自然衰败,该建筑系房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的古戏楼又少了一座。

“对这座戏楼的保护我是没有信心的,好在用照片记录下来,作为今后的怀念之用吧。”早在两年前,已有市民在博客中,对南窖村戏楼流露出悲观之情,结果不幸被其言中。

现场重点文物成一片废墟

南窖村位于房山区的深山区,相传明代成村,距北京城区约70公里。沿108国道、再上红南公路,一路山行便可到达南窖。

“要找戏楼啊,你们来晚了一步。”记者在村里打听戏楼的方位时,发现垮塌的消息已经传遍,很多老人的话语间,流露出惋惜之情。

在一座山梁下,记者找到了戏楼的废墟。乍看犹如被推倒的民房,台基和柱础石尚可辨识,方显此地不同寻常。曾经相依为命的建筑构件,梁柱、椽子、博风板、石板瓦……如今相互叠落,还埋着口空棺材,现场一片狼藉。仔细观察,废墟中不乏神来之笔,梁柱上的彩画清晰,能看到人物、神兽以及太极图案,仅存凋零之美。

记者看到,2015年10月挂设的不锈钢的文保牌,依然悬在倒塌的梁柱上,提醒人们这是一处“房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编号:110111943180000075。

杂乱的废墟让人难以下脚,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梁欣立,围绕废墟转了好几圈,认真记录下每个细节。去年,他的《北京古戏楼》一书才刚刚出版,眼前的景象让他心痛。

戏楼从前的样貌,多存在于当地村民的记忆里。好在2014年,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曾记录下遗迹的面貌。吴拍摄的文物“遗照”显示,古戏台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台表演、后台扮戏。古建“墙倒房不塌”,墙体多已无存,瓦片多有缺失,仅靠十根柱子屹立不倒,犹如一副风雨飘摇的“骨架”。

梁檩上满是彩画,这在山区戏台中并不多见。彩画不仅有人物故事,还有渔樵耕读、骏马异兽。正中的脊檩上,记录下戏台始建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光绪年重修。如今这些先贤手笔、历史信息,多掩埋在废墟当中。

北京339岁老戏楼突然垮塌 疑为年久失修(图) 1

古戏楼全貌资料图,如今成为了文物遗照供图/吴晓平

讲述垮塌前5分钟村民谈论修缮

见有人拍照,77岁的冯老先生从戏楼东侧的民房里走出来。他一边提醒梁欣立注意安全,一边介绍说,4月8日傍晚,有村民在戏台附近聊天,问起戏楼会不会修缮?得到“不修”的消息后5分钟,戏楼子就倒了。

“我当时在家里,听到外面嘎巴、嘎巴作响,以为谁家放鞭炮,没想到戏楼倒了。”冯先生清楚地记得,戏楼倒塌的时间是傍晚6点10分。

他还回忆,戏楼中间是一个隔断、上面有亮门,前台表演、后台化装。新中国成立前后,经常有从外面请来的戏班子,表演河北梆子,如武松打虎等唱段。

老先生还说,虽然去年文物部门挂了牌子,但始终就没见有人修过。此前,经常有人来这里拍照,包括外国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