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王健林谈成功标准:王思聪比我更优秀(图)(4)

2015-11-10 10:59:14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走出去 “说走就走”

新京报:万达经历了多次转型,对你来说,其中最重要的时刻是什么?

王健林:现在来看,最最重要的时刻,是1993年万达走出大连去广州,下决心从区域型公司往全国型公司转变。其后很多转型,应该说都找得到逻辑,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新京报:为何一定要做一个国际型企业?在国内赚钱不好吗?

王健林:这是个必然,就像我走出大连一样。那时在大连,万达无所不在,一个公司当时占整个城市份额的22%,你去所有地方,竖着我们的广告牌,我在一个城市,同时十个八个楼盘在开,足球队也是我赞助的,天天电视台放着我的广告。混得一般、没有野心的企业家,会觉得这个已经很好了。

新京报:什么真正促使你踏出了往外的一步?

王健林:其实那时我经常跟朋友去欧洲,落地就买一辆二手车,4个人,正好,开十五天,没有目的,到哪儿,住哪儿,都不知道,行李箱拖到哪儿算哪。最后走到结束的地方,往废品收购站打个专门收旧车的电话,给100块钱就让把车拖走。

新京报:这不就是大家很羡慕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王健林:对呀,而且自己开车,多好啊。不知道路,买一张地图,大概找个方向,走错也不要紧,错了就住下来。很过瘾,现在却不行了,没这样的机会了。

新京报:是这些国外的经历让你感觉到差距了?

王健林:就是因为我比较早到国外,看到了中国和美国、欧洲的差距,中国公司和国际先进公司的差距。这些经历对我来说,应该是思想启蒙,所以我觉得我不应该满足于只做一个区域型公司。

“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新京报:和你个人巨大影响力对比强烈的,是你生活的单调重复:早晨7:30到办公室,晚9点离开回家,有会谈就到11点。很多人疑惑,中国首富为什么是这个节奏?

王健林:工作占据时间比较多。因为公司发展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多,我有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这个占用时间。如果万达只做文化也行,现在又扩张到体育,又做网络金融,如果我要不懂,只靠蒙的,汇报上来的方案怎么做决策?

新京报:这和你本身曾是军人,有自律的习惯有关?

王健林:不是自律,对我来说,工作就是很快乐的事情。换个词来说,我是工作狂,在工作当中寻找精神层面的一种满足。看到万达的设想实现,比别人都早几年,这也是一种成就。

新京报:你工作之外的爱好是什么?

王健林:你们都觉得我生活单调吗?其实我有很多爱好。比如唱歌,收藏中国字画,我自己本身也是半个鉴赏家,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搞收藏,可以说那时绝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收藏为何物。

新京报:那军队生活至今还带给你影响吗?

王健林:当然。特别的守时,特别规律,约束自己。

新京报:你做企业家多年,周围环境一直在变,人也在变,传统的企业家下去了,互联网的人兴起了,你一直都在舞台中央。

王健林:企业有生有死,谁也不可能活得太长久,新的企业可以取代旧的企业,这就形成了活力。不然一伙人站在舞台中央老是不换,那就没劲了。

新京报:在市场竞争中,回首过往,你总结出怎样的经验?

王健林:还是一句广告词,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你去看,十年前的苹果和现在的苹果完全不一样,都在发生变化。关于企业竞争我说过一句话,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不可能跑完全程就结束。在竞争当中,你只有不停转变,适应时下,与时俱进,企业才能保持生长活力。

新京报:万达至今经历过几次转型?有人会好奇为什么万达每次踩点都踩得那么准?

王健林:不是踩得准,我们也在分析国家经济、社会生活趋势,不是墨守成规的。尽管一开始,改变可能带来痛苦,要付出代价,但不变会更痛苦。但到现在,我们经历第四次转型,做成功的话,未来十年万达一定是一个世界级的超级企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