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三中全会

聚焦改革领域

管理体制

·以依法行政、公开透明、大幅度实质性减少行政审批为重点

政府改革作为一项最具深远意义的改革,在这张"顶层设计"图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并将成为一揽子经济改革政策的主线条,串起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生产要素价格改革、企业和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改革等重大改革领域和重点环节...[详文]

基础产业

·以打破垄断、促进竞争、重塑监管为重点

放开对进口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的限制。政府有关部门不再直接规定成品油价格,改为在石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时采取临时性干预措施。将石油天然气管网业务从上中下游一体化 经营的油气企业中分离出来,组建若干家油气管网公司...[详文]

土地制度

·以权利平等、放开准入、公平分享为重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概括为:扩大土地供应,国有延长年期,赋予近似产权,土地平等入市,征收以税代金,规划调节管理。未来彻底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的局面将转变为:形成竞争性的土地供应市场,降低地价;抑制房屋投机需求,平抑房价...[详文]

金融改革

·以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为重点

金融改革呈突破态势,有人可能认为这种判断有点夸张。"改革先行"是新一届政府实施"新政"的典型特征,即通过促改革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难题,这一特征在今年的金融领域也显得十分明显...[详文]

财税体制

·以优先调整事权、带动财力重新配置为重点

纳税人能否顺利开具增值税发票、顺利办理纳税申报,是检验营改增进展顺利与否的关键环节。"营改增的全面推进将开启中国新一轮财税改革。"以营改增为引领,我国正在加快构建更加公平有效简洁的税制结构...[详文]

国资管理

·以重新界定职能、国有资产资本化为重点

目前国资监管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存在国资管理的"空白点"。应实现政企分开,改变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打破中央企业垄断,放宽进入市场限制,国企逐步退出,减少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比重...[详文]

涉外经济

·以服务业开放为重点,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以扩大开放倒逼国内改革。推动能源、电信、金融等基础行业对外开放。打造对高端产业与生产要素具有更强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快对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外贸体制改革,增强高附加价值出口竞争力。加快对外谈判体制改革...[详文]

小调查
你期待哪些领域的改革?
你认为人口政策应如何调整?
你认为户籍制度应怎样改革?
你是否支持开征遗产税?

三中全会:你应该知道的10件事

回顾历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1978年12月18日-22日)

参会人员: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出席会议。 中心议题: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详文]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1984年10月20日)

参会人员: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共计321人出席会议。中心议题: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全会一致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在许多问题上冲破"左"的思想束缚。[详文]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1988年9月26日-30日)

参会人员:中央委员165人、候补中央委员103人出席会议。中心议题: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详文]

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1993年11月11日-14日)

参会人员:中央委员182人、候补中央委员128人出席会议;有关方面负责同志54人列席会议。中心议题: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详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998年10月12日-14日)

参会人员:中央委员185人、候补中央委员148人出席会议。中心议题: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详文]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10月11日-14日)

参会人员:中央委员188人、候补中央委员154人出席会议。核心议题:全会通过《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 。[详文]

推进农村改革(2008年10月9日-12日)

参会人员: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6人出席会议。核心议题:会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最大的突破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入。[详文]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