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精彩新闻推荐 > 正文

残疾青年制作无人机守候麦田 半年创收7万元

2015-05-15 08:53:03    中国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残疾青年制作无人机守候麦田 半年创收7万元

5月9日,河南驻马店上蔡县。鲁少猛制作的无人机在工作。王召辉/供图

驻马店电视台记者 王召辉 实习生 张意茗《中国青年报》(2015年05月15日08版)

5月9日,河南驻马店上蔡县的一处麦田上空,出现了几个“嗡嗡”作响的“铁蜻蜓”,“铁蜻蜓”保持着稳定的飞行距离,同时均匀地在向下面的麦地喷洒农药。在田边的公路上,“铁蜻蜓”的主人鲁少猛,正熟练地操纵着遥控器。

最近持续几天的大风冰雹天气,让种粮大户张伟的3000多亩小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伏,又到了一喷三防的最后时期,时间紧,任务重,经过慎重考虑,张伟选择采用鲁少猛的“铁蜻蜓”--植保无人机进行追肥打药。看样子效果不错,张伟说,“这是我第一次用无人机打药,以后再打药,全都用少猛的无人机!”

选择无人机追肥的农户越来越多,鲁少猛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了。有谁知道,这个小伙子是手脚不太灵便的残疾人呢?

今年25岁的鲁少猛出生于上蔡县农村的一个教师家庭,出生后不久被确诊为重度小儿麻痹症,经过七次手术才保住性命,他的双脚不能像正常人那样下地行走,双手也不能自如屈伸,是父亲背着他一路从小学读到了高中。2007年8月,为了不增加家里的负担,学习一直不错的他做出了退学决定。一次无意的机会,他接触到了飞机航模,之后便逐渐萌发了做无人植保机的想法。“人工打药对小麦非常有害,而且天气热、风大的时候去打药,人容易中暑中毒。”少猛告诉记者,“我就有了做无人植保机的想法,来帮百姓减轻负担。”

听说少猛要做无人机,家人坚决反对:“一个健全的人还不会做,何况你没有上过大学,手脚还残疾。”,少猛的母亲说,“我们并不同意,因为这事,儿媳妇还带着孩子去了娘家。”但父亲的支持,坚定了少猛做无人机的决心。为了帮助儿子完成梦想,父亲专程请假陪着儿子到郑州学习航模。学习航模的过程很艰辛,坐在轮椅上的少猛一开始操控航模手会剧烈的抖动,经过了连续不断地练习,他那双不能自由活动的手才逐渐熟练平稳地操作起来。

飞行器等无人机设备的零部件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一旦试飞失败,损失会非常大。制作的刚开始航模老往下栽,少猛为此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在电脑上用一款软件和实际的操作器进行模拟试飞,之后又到郑州的朋友厂里专门学习,才让航模逐渐平稳地飞了起来。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鲁少猛的执着感染了他的朋友。他的高中同学张泳恒说,“我和少猛是九年的同学,我被他的韧劲所感动,听说他要制作无人机,就加入进来了。”之后,李永辉、陈凯等几个好友也相继加入。

无人机制作出来,首先要确保能够平稳飞行。因此每制作好一架飞机,他们就会到县城的公园广场试飞,改进,再试飞,再改进,反复练习,不断摸索。

一次次试飞过后,他们的技术逐渐成熟,2015年3月底,少猛开始进行无人机搭载农药的实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4月底,搭载农药飞行终于成功了,少猛团队的无人植保机梦想终于实现了!

一开始无人机每天只能定量喷洒100多亩,经过一个多月的技术改进,人员搭配问题也相继解决,“现在一架6公斤的设备,6个小时可以作业200多亩,10个小时可以达到350亩左右。”少猛充满信心地说道。

技术上的难题相继攻克之后,摆在这支年轻团队面前的还有实战操控问题。大家都还是新手,飞机出现意外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一次,李永辉突然发现无人机失去了控制,按遥控器完全没有反应。导致飞机落地的时候是一头扎下,电没断,留到电桥上了。直接造成短路,烧了。

面对这些困难,已经熟练掌握无人机制作的少猛总是很平静, “这是小问题,回去经过测试把密封做好一点,就可以了。八轴的不稳定,下一次可以把这个八轴的无人机改成六轴的就没事了。”

凭着这股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的劲头,少猛的团队一步步不断壮大。他们的无人植保飞机能够将雾化的农药直接渗透到根部,对小麦无伤害,并且喷洒均匀,效率高,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农户的欢迎。

从年初开始,他们先后到郑州、周口、新乡、驻马店等地进行小麦、果树、森林喷防,总面积达到了5万多亩,经济效益10万多元。此外,他们制作出来的飞机,一部分自己用,另一部分出售给客户。仅今年上半年,就销售了7架无人机,创收7万多元。

在金黄色的麦浪里,看着即将成熟的小麦,少猛信心十足地说:“现在六轴的无人机技术相对成熟,下一步我计划针对不同的客户,打造载药不同的四轴、六轴、八轴无人机,提高喷洒效率,让全国各地的用户,都能用上我们团队制作的无人机!”

延伸阅读:90后小伙放弃保研回乡养鸡 女友放弃留学相伴

残疾青年制作无人机守候麦田 半年创收7万元

爱情的魔力有多大?只为在一起,一个放弃保研机会,一个放弃留学法国,回到家乡办起了养鸡场。在中江县富兴镇山间的一个约50亩的小农场里,放养着土鸡、贵妃鸡、野鸡等共3000多只。而农场的所有者却是一对90后的大学生情侣,男方叫彭雨,是去年放弃保研机会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女方叫戴滢,一名放弃留法的在校大学生。

依靠父母支持和在学校打工积攒下来的钱,两人共投资50多万元,办起了养鸡场。“去年11月开始售卖产品, 3个月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50多万元。”有这样一个好的开头,两人既是自豪也是对前景充满了信心。“力争今年存栏数达到1万只,销售额达到200万元。”

90后情侣放弃深造机会 为爱情回乡创业

在富兴镇,从德中公路下坡走100米左右,这里便是两人开设的养鸡场。鸡场就是用铁篱笆围起来的农田而已,里面有着以前农民种的树木,如今已经成为了鸡休息和纳凉的最好遮挡物。鸡场不远处是青山,旁边种着油菜、小麦还有一些农家蔬菜。

“这些鸡已经被别人买下了。”彭雨指着一群正在来回踱步的鸡,大约有100只,奇怪是有一些鸡的眼睛前还带着一个红色的挡板。“那是給鸡戴的眼镜,因为它们喜欢打架。”

与土鸡做邻居的是野鸡,见到有人进入它们领地,它们当中的一些扑哧扑哧的飞了起来,如果不是上面盖了一个天网,肯定全部飞出去。除此之外,鸡场里面还有贵妃鸡等,一共有3000多只,最多的时候饲养了6000多只,而饲养这些鸡的是一对90后的大学生情侣,一个刚毕业,一个还是在校大学生。

残疾青年制作无人机守候麦田 半年创收7万元

“我是西南大学动物科学系的学生,去年毕业。她是四川外语学院南译学法语的,今年六月毕业。”彭雨说,他们俩都是德阳人,是高中同学,为了爱情就都去了重庆上学。为了毕业在一起,自己放弃了保研,而她也放弃了留学法国的机会。

“我们班上一共28人,其中有三个人可以去法国留学,其中就有我一个,但是一想到又要分开几年,双方都很舍不得,所以商量之后决定回到家乡养鸡,家里人也很支持,把辛苦攒下给我留学的钱给了我们创业。”戴滢说,养鸡场取名为爱苜生态农场,取自于法语词Amour,是爱的意思,并且还种了大量苜蓿草,给鸡食用。

残疾青年制作无人机守候麦田 半年创收7万元

爱情中创业 情侣在养鸡中成长

据了解,彭雨在大学实习期间,就去过农场实习,毕业之后,有农场想聘请他当场长,月薪万元,并解决住房问题。不过,这个敢想敢闯的男孩决定自己创业。“给别人做不如给自己做,自己创业还比较自由。”

去年3月,在亲人的帮助下,鸡场在一片荒草丛中建起来。四川新闻网记者看到,除了他们修建的火砖房子外,周围还有许多破烂不堪空置的泥土房。谁能想到,一个被家人精心呵护的90后独生子女彭雨曾在这么破烂的泥土房中住过好几个月。

“鸡场建好后,就从上海引进了鸡苗,然后就一直呆在鸡场里面,头发都长的快把嘴巴遮住了。”据彭雨介绍,当时戴滢还是大三,要上课,很少,时间过来,而家人都有自己事要忙,除了戴滢的爸爸定时送吃的过来外,鸡场的事情都有自己来做。而这些吃的,也要他自己来做。

残疾青年制作无人机守候麦田 半年创收7万元

彭雨说,养鸡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最开始的那半个月,天天晚上遇上下雨,为防止鸡感冒,必须要把鸡赶进去,但是没多久又要跑出来,于是他不得不守在鸡舍旁边,很多时候是通宵。

残疾青年制作无人机守候麦田 半年创收7万元

“当时真的快把我整奔溃了,晚上不睡觉就在那守一夜的鸡,特别是野鸡,下雨了都不躲,只得把它们一个个抱进去。”戴滢说,在学校日子很逍遥,躺在床上上上网,和朋友逛逛街买衣服,一起吃小吃,不想出去吃还可以打个电话叫外卖,而在这里要忍着被蚊虫叮咬,住着破难的地方,睡不好觉,还要自己煮饭,成天和这些鸡打交道,弄得衣服很脏,心理落差真的很大。

残疾青年制作无人机守候麦田 半年创收7万元

不过,爱情和事业让他们俩一直坚持着并充满信心。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年却让这两个90后的独生子女成长不少。“以前的家务事,她都不会做,现在基本上都会了,也不挑食了。”彭雨不断的对女友点赞。而彭雨自己也有了更多的担当,让他由小鲜肉变成一名事业心强的男生。

延伸阅读:湖南4大学毕业生合伙卖猪肉 被笑"大学白读了"

残疾青年制作无人机守候麦田 半年创收7万元

湖南岳阳县,从左至右路俊、贺明礼、赵春阳、赵文,四人都是大学毕业生,现在凑在一起开生态农场进行猪肉直销。

残疾青年制作无人机守候麦田 半年创收7万元

赵文的生态农场里,贺明礼和路俊正在喂猪。

残疾青年制作无人机守候麦田 半年创收7万元

赵文的生态农场里,四个人合力赶一头猪上车,准备拉去屠宰场。

残疾青年制作无人机守候麦田 半年创收7万元

赵文的生态农场里,路俊正照看小猪仔,因为自己曾在大型养猪场工作过,他现在负责保育小猪仔。

(责任编辑:周晶晶 cn03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