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精彩新闻推荐 > 正文

残疾青年制作无人机守候麦田 半年创收7万元(1)

2015-05-15 08:53:03    中国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5月9日,河南驻马店上蔡县。鲁少猛制作的无人机在工作。王召辉/供图

驻马店电视台记者 王召辉 实习生 张意茗《中国青年报》(2015年05月15日08版)

5月9日,河南驻马店上蔡县的一处麦田上空,出现了几个“嗡嗡”作响的“铁蜻蜓”,“铁蜻蜓”保持着稳定的飞行距离,同时均匀地在向下面的麦地喷洒农药。在田边的公路上,“铁蜻蜓”的主人鲁少猛,正熟练地操纵着遥控器。

最近持续几天的大风冰雹天气,让种粮大户张伟的3000多亩小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伏,又到了一喷三防的最后时期,时间紧,任务重,经过慎重考虑,张伟选择采用鲁少猛的“铁蜻蜓”--植保无人机进行追肥打药。看样子效果不错,张伟说,“这是我第一次用无人机打药,以后再打药,全都用少猛的无人机!”

选择无人机追肥的农户越来越多,鲁少猛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了。有谁知道,这个小伙子是手脚不太灵便的残疾人呢?

今年25岁的鲁少猛出生于上蔡县农村的一个教师家庭,出生后不久被确诊为重度小儿麻痹症,经过七次手术才保住性命,他的双脚不能像正常人那样下地行走,双手也不能自如屈伸,是父亲背着他一路从小学读到了高中。2007年8月,为了不增加家里的负担,学习一直不错的他做出了退学决定。一次无意的机会,他接触到了飞机航模,之后便逐渐萌发了做无人植保机的想法。“人工打药对小麦非常有害,而且天气热、风大的时候去打药,人容易中暑中毒。”少猛告诉记者,“我就有了做无人植保机的想法,来帮百姓减轻负担。”

听说少猛要做无人机,家人坚决反对:“一个健全的人还不会做,何况你没有上过大学,手脚还残疾。”,少猛的母亲说,“我们并不同意,因为这事,儿媳妇还带着孩子去了娘家。”但父亲的支持,坚定了少猛做无人机的决心。为了帮助儿子完成梦想,父亲专程请假陪着儿子到郑州学习航模。学习航模的过程很艰辛,坐在轮椅上的少猛一开始操控航模手会剧烈的抖动,经过了连续不断地练习,他那双不能自由活动的手才逐渐熟练平稳地操作起来。

飞行器等无人机设备的零部件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一旦试飞失败,损失会非常大。制作的刚开始航模老往下栽,少猛为此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在电脑上用一款软件和实际的操作器进行模拟试飞,之后又到郑州的朋友厂里专门学习,才让航模逐渐平稳地飞了起来。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鲁少猛的执着感染了他的朋友。他的高中同学张泳恒说,“我和少猛是九年的同学,我被他的韧劲所感动,听说他要制作无人机,就加入进来了。”之后,李永辉、陈凯等几个好友也相继加入。

无人机制作出来,首先要确保能够平稳飞行。因此每制作好一架飞机,他们就会到县城的公园广场试飞,改进,再试飞,再改进,反复练习,不断摸索。

一次次试飞过后,他们的技术逐渐成熟,2015年3月底,少猛开始进行无人机搭载农药的实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4月底,搭载农药飞行终于成功了,少猛团队的无人植保机梦想终于实现了!

一开始无人机每天只能定量喷洒100多亩,经过一个多月的技术改进,人员搭配问题也相继解决,“现在一架6公斤的设备,6个小时可以作业200多亩,10个小时可以达到350亩左右。”少猛充满信心地说道。

技术上的难题相继攻克之后,摆在这支年轻团队面前的还有实战操控问题。大家都还是新手,飞机出现意外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一次,李永辉突然发现无人机失去了控制,按遥控器完全没有反应。导致飞机落地的时候是一头扎下,电没断,留到电桥上了。直接造成短路,烧了。

面对这些困难,已经熟练掌握无人机制作的少猛总是很平静, “这是小问题,回去经过测试把密封做好一点,就可以了。八轴的不稳定,下一次可以把这个八轴的无人机改成六轴的就没事了。”

凭着这股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的劲头,少猛的团队一步步不断壮大。他们的无人植保飞机能够将雾化的农药直接渗透到根部,对小麦无伤害,并且喷洒均匀,效率高,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农户的欢迎。

从年初开始,他们先后到郑州、周口、新乡、驻马店等地进行小麦、果树、森林喷防,总面积达到了5万多亩,经济效益10万多元。此外,他们制作出来的飞机,一部分自己用,另一部分出售给客户。仅今年上半年,就销售了7架无人机,创收7万多元。

在金黄色的麦浪里,看着即将成熟的小麦,少猛信心十足地说:“现在六轴的无人机技术相对成熟,下一步我计划针对不同的客户,打造载药不同的四轴、六轴、八轴无人机,提高喷洒效率,让全国各地的用户,都能用上我们团队制作的无人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