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创新 开拓 领航——北京法院发布少年法庭创新事例

2017-09-22 14:07:03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二是突出典型性。这10个创新事例是北京少年审判30年创新发展成果的优秀代表,它们既各具特色,又涵盖了少年法庭审判和延伸工作的方方面面,共同勾勒出我市少年法庭体制机制创新的整体轮廓。其中,朝阳法院的亲情教育、一中院的未成年犯减刑假释“三步法”,以及门头沟法院的未成年人家事审判特色工作机制,都是审判领域机制创新的典型代表,分别适用于刑事审判、减刑假释和民事审判。因为,少年法庭首先是一个专门的业务部门,审判工作永远是基础、是核心,只有坚持以审判为中心,才能为延伸工作的开展提供源源活水。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少年法庭追求的不只是单纯的定罪量刑与法律适用的准确性,更是确保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在司法中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坐堂问案,还要兼顾涉罪未成年人是否能够“教育、感化、挽救”,兼顾涉案未成年人的权益是否得到了维护……要努力做到“功夫在庭外”。这些庭外功夫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跨部门合作,形成相对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令人欣喜的是,此次发布的创新事例中,就不乏针对这些“庭外功夫”的探索与实践。例如,石景山法院“青春护航”帮教基地紧紧依托团区委,借力社区青年汇、爱心企业和培训学校,助力失足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创造性地落实了“回访帮教”制度;市高级法院的司法救助基金制度借力社会公益组织和慈善机构,为困境未成年人雪中送炭,是对“帮扶救助”制度的有益尝试;海淀法院亲职教育工作制度借力专家、学者库,着力于改善涉案未成年人的亲子关系与家庭环境,针对性地解决了“涉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最大难题。此外,东城法院、房山法院、通州法院、昌平法院都创造性地落实了“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真正把未成年人犯罪的一般预防做深、做透,创出了区域品牌和经验。

三是突出推广价值。将儿童福利理念与工作方法融入少年法庭工作,让司法不再冰冷,而是充满人性的关怀,这是10个创新事例的共同底色,也是30年来北京法院少年法庭制度创新的不竭动力。得益于这种理念和方法指引,我们的制度创新始终是开放的,是几代少审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点一点地丰富、推广,再丰富、再推广。以普法宣传为例,在多年推广法庭开放日、法制讲座等普法形式的基础上,通州等法院开始尝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形成了法制宣传教育“三部曲”;东城等法院拍摄普法微电影,讲述人生大道理,反响强烈;昌平法院打造“驻校法官工作室”,用心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房山法院研发“法制校本课”,被区教委发文推广。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北京法院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制度10件创新事例,既是对相关法院工作的肯定,更是为全市法院提供最新的可供借鉴的样板,为开启新一轮的学习消化、吸收创新加油助力!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