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自己脱了贫 不忘帮乡亲

2017-09-22 09:37:0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近日,记者见到曾宪豪时,他正和工人们一起在他负责管理的菜地里平整土地,为种植下一季蔬菜做准备。一旁的村民都说他是个榜样,凭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通过自身努力,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用辛勤汗水摘掉了“贫困帽”。脱贫之后,曾宪豪不忘乡亲,还带领村民们一起致富。

   遭挫消沉

1977年出生的曾宪豪是信丰县古陂镇太平畲族村人,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年事已高无法劳动,两个小孩还在上学读书且体弱多病,为照顾老人和小孩,他和妻子只能常年在家,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

穷则思变,曾宪豪一门心思找脱贫致富的路子。2004年,曾宪豪向银行贷款2万元,开挖了4口鱼塘,靠着自己每天辛勤的劳动和一点养鱼常识,管理着鱼塘,几年下来,也仅能维持家里的开支。2010年,他又向银行申请了贷款扩大养殖规模,却由于技术、设备跟不上,造成鱼苗投放过多,大部分鱼因供氧不足死亡,这让他血本无归,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困难。这次对曾宪豪的打击很大,甚至因此心态消沉,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没有了方向,一度萎靡不振。他的消沉,让妻子看不到未来和希望,横下心回了娘家。

   带头脱贫

2014年,在精准扶贫、精准识别时,曾宪豪家被列为贫困对象。镇村两级干部想尽一切办法,劝他妻子回到了家里,还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与帮扶干部一起为他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帮助他找准产业路子。当年,曾宪豪加入了当地的农伯乐蔬菜专业合作社,并享受了无偿提供种子、技术等扶持,开始种植蔬菜。

这么好的政策,让夫妻俩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和干劲,两人起早贪黑,每天在基地干活9个小时以上。当地干部看到了曾宪豪夫妻脱贫致富的决心,并将已建设好的12亩大棚基地无偿提供给曾宪豪发展蔬菜产业,合作社从种子提供到生产指导、田间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为他提供“一条龙”服务,并帮助他迅速掌握蔬菜种植技术。在合作社的引领下,曾宪豪成了合作社的一名种菜能手,其负责管理种植的规模也从最初的12亩发展到现在的40亩。

在辛勤劳作下,2014年,曾宪豪家就有了6万元的纯收入,成功摘除“穷帽”。2015年,曾宪豪拆掉了老房子,盖起了2层的砖混新房,并享受了政府1.5万元的建房补助。2016年,曾宪豪种菜收入达7万元左右,基本还清了以前的欠债,还对新房进行了装修。

   带领致富

“曾宪豪带头脱贫了,坚定了周边人脱贫致富的信心,越来越多的人受他带动,加入我们合作社当新型农民。”农伯乐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赖焕华说。

曾宪豪脱贫了,可他并不满足,他要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基地翻土、种苗、锄草时,曾宪豪会请乡亲们来帮工,顺便将施肥、修剪等管理细节上的经验与乡亲们分享。他想,要带领更多的乡亲致富,就必须扩大规模。于是,曾宪豪提出申请,要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亩,当地党委、政府对此十分支持,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大棚建设等工作。

□陈龙 李春梅 记者 潘庆坤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