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技巧、如何录小视频上热门,如何索礼,这些网红们的必杀技,现在却走进了一所高校课堂。近日,重庆工程学院开设“网红学院”一事引发关注。9月20日,重庆工程学院回应称,“网红学院”既不是独立学院,也不是具体专业,而是学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共建”的一个培训项目,目前已有19名学生参与。
争议随之而起。一种观点是网红无学,所谓的直播技巧是自己在家里拨弄几下就会的东西,犯不着高校专门开课程来讲授。另一种观点是认为网红本来就不是什么健康的经济,是低俗的社会现象,作为高校,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高校为网红开课,等于是在为网红正名,是向现实献媚,同流合污,拉低了大学的品位,向“存在即合理”妥协。
关于大学教育的定位,一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认为应该着重在基础教育,一种则认为多开展一点职业教育。前者认为拿本科生当人才用,还是勉强了点,需要更多的专业素养、更深入的教育。而后者则反对大学生将高分低能、眼高手低一直带到大学毕业。
其实这是因人而异的,想继续往上读的,大学本科四年的教育就不该有太多的功利色彩,仍然应该着眼于打基础,可这毕竟不是全部,全国一年近八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能考上研究生的不过几十万,大多数人还是会走上社会的,这个时候,没有一点职业技能,必然要在现实中吃亏。
从这个角度说,类似于网红这样的课程,也算是一种职业教育。大学教育与社会实际需要之间还有很大的落差,以前很多大学选择了无视,困在象牙塔里自娱自乐、按部就班,两耳不闻窗外事,现在有大学放下身段,其实是好事。
可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往课堂上搬的,学校还是应该从专业出发,设置更符合专业本身特点的职业培训定位。而且从根本上说,网红不是培训出来的,它有它自己的规律,这个行业看起来很火,可成名的毕竟是少数,以为通过几个月的培训,就可以执证上岗,就可以崭露头脚、坐在直播间里数钱了,是小看了这个行业的残酷性。
哪怕作为一个普通的职业,这种新生事物的前景依然需要时间的检验。时至今日,一些网红的赢利模式依然游走在法律和公序良俗的灰色地带。作为一个职业,它还不具备可持续的发展前景和清晰的社会定位,让学生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就切入行业,也容易走入误区。几年以后,碰得头破血流,是不是该怪学校的误导呢?
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庞大,一些学生毕业之时就是失业的开始,教育主管部门、社会都对大学生的就业率有很高的期待,很严格的考核。就业率不佳的大学会被边缘化,这给了很多高校现实的压力。网红学校并没有拉低大学的品位,但它传递出的对就业问题的焦虑,却足够让大学清醒,该怎么样看待教育,该教会学生什么东西。学校,应该立足于长远,提升学生的能力,而不能总想着用短平快的方式解决问题,切不可在就业的焦虑中自乱阵脚。
本报评论员
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