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一个月就能收入6000多块钱,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杭锦淖尔村村民吴直花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5个多月前,她作为帮扶对象加入了亿利甘草产业扶贫项目,在阿木古龙甘草产业示范园打工,每天能拿到200元的报酬。在此之前,作为贫困户的她,年收入只有2000元。在她身后,几千亩沙柳筑成一道绿色屏障,挡住了风沙南进的脚步。
甘草种植户吴直花
吴直花的经历只是“库布其治沙模式”的一个缩影。近20年来,政府引领,企业投资,农牧民参与,科研机构助力,众力齐发,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不仅发生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还实现了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产业发展的目标。
政府主导,向“死亡之海”宣战
在蒙语中,库布其意为“弓上的弦”,而库布其沙漠恰如一把弓弦把黄河拉成“几”字形,横亘在鄂尔多斯市北部,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七大沙漠。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受过度放牧、乱垦滥伐影响,沙进人退,威胁“塞外粮仓”河套平原和黄河安澜。
位于库布其沙漠中的蒙古包旅游点(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邓华 摄
“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历史上,大漠黄沙给了边塞诗人无数灵感,但现实中的沙漠更像是一个恶魔,一片“死亡之海”,不断吞噬良田和草场,也严重制约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之前甚至发生过居住在沙漠腹地的牧民因难产未及时送医导致死亡的悲剧。
上世纪90年代,鄂尔多斯市和相关旗区明确“植被建设是最大的基本建设”,提出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生态重点工程的主导引领作用,治理荒漠化。其中,穿沙公路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是内蒙古杭锦旗位于库布其沙漠中的穿沙公路。新华社记者 邓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