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学生在表演传统黎族体育项目钱铃双刀。 本报记者 宋国强 摄
宋静敏老师在表演锣鼓。 本报记者 罗孝平 实习生 李瑞 摄
在学生们眼中,宋静敏老师是个“传说”,不仅是他的课,还有他的教学器材。
宋静敏在海南大学体育部执教近30年,不止一回听到这个评价,但每回听到,他的眼睛都会随着上扬嘴角弯成线,一脸笑意。
实际上,宋老师并没有任何特殊技能,被当作“传说主角”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上的课好玩,教学器材没见过,连寓教于乐讲的故事也有趣。
那这好玩的课是什么课?“听学长说有打木节、鸡毛球,还有划竹筏独木舟,我想选独木舟来着,但这门课下学期才开。”今年刚上大二的严博远说,这几门体育课程在同学之间是口口相传,想选上速度得快。
打木节、顶杠、鸡毛球、打狗归坡、划竹筏、划独木舟……这些名字听上去与众不同的课程,其实是2014年起海南大学开设的黎族传统体育课。这几年来,宋静敏和同事一起将10余项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带着学生们体验“特别”的体育课。
开设黎族传统体育课的想法,来源于9年前宋静敏做的“海南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资源考察研究”课题。
“我们当时跑田野做调查,发现在黎族地区有一些项目,像鸡毛球、钱铃双刀,很多人没见过,有些几乎失传或者已经失传。”宋静敏说,这些项目与黎族群众生产、生活、节庆等有着密切联系,不应就这么消失。
课题团队分门别类梳理出了海南52个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可是,这么多项目,不可能全都带到大学体育课堂上,况且,有些项目受场地等条件影响,课堂教学受制约。
宋静敏和课题团队对52个项目“精挑细选”,选出跳竹竿、鸡毛球、打狗归坡、划独木舟等项目,开始了11个黎族传统体育精品项目的教学实验。
与常见的篮球、游泳、跑步等体育课程不同,想把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带到课堂中,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器材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