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青海藏区:绘就民生改善民族团结新画卷

2017-09-18 09:16:4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群众生活大改善

今年40多岁的周特加家住海北藏族自治州青海湖乡达玉德吉村,七八年前与别人合伙做生意失败后,欠了30多万元的外债,一家人的生活一度捉襟见肘。为了还债,周特加不仅将自家的草场承包出去,还四处打零工,妻子在家照顾两个还在上学的孩子。去年2月份,通过村上转移就业,周特加找到了一份工作,每个月有6000元的固定工资。

一直以来,做好就业工作是海北民生保障显著改善的一大亮点之一。今年,为了继续做好就业增收工作,海北州不断加快就业失业登记制度改革,实行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进州就业技能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实施“两后生”劳动技能培训计划,狠抓特色劳务品牌打造,加强区域、企业间劳务合作,鼓励引导农牧区劳动力有序转移。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雪天不见路”,这曾是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各村社牧区道路交通的真实写照。交通不便,一度让河南县牧民群众吃尽了行路难的苦头。自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该县加大交通帮扶济困力度,积极开展交通专项扶贫工作,力争改善交通状况,全力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提起今年刚刚建设完成的村道,优干宁镇参美村的久西加高兴地说:“以前从家里到县城骑摩托要五十分钟,下雨下雪就尽量不出门。今年新修的这条路,我去趟县城15分钟就到了,路修好了,牧民群众的日子过得更有奔头。”

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6年,河南县实施了将近2000多公里的道路,改善了河南县道路不通畅等问题。仅去年一年,全县就有16个贫困村实施了全覆盖的通畅工程。而黄南州更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蓄积发展后劲。全年开工建设重点公路项目4项、地方公路项目86项,实施行政村通畅工程92项,使群众出行更加便利。

民生改善步子稳

民族团结基础牢

今年40多岁的祁存瑞家住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前河乡下湾村。早些年因为意外事故,一只手落下了残疾,外出打工常常被人拒之门外。

2012年,祁存瑞来到了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治渠乡江庆村。得知他家里的生活情况,当地的藏族村民免费让他采挖虫草,几个月忙下来,收入也比较可观。来江庆村挖虫草的“外地人”并非只有祁存瑞一个。其实,最近几年,每到虫草采挖季节,就有一些特殊的“治渠人”来到这里采挖虫草,之所以说其特殊就在于他们都是残疾人。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