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用“互联网+”激活非遗传承发展生命力

2017-09-16 11:11:43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非遗宣传展示影响广泛。在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非遗保护工作所取得的优秀实践成果,营造了全社会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5年来,全国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32万场次,参与观众5.4亿人次,推动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多举措推进非遗活态传承,助力文旅产业繁荣发展、乐民惠民

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社会参与的热情不断提高,非遗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并与现代社会其他领域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形成“非遗+旅游”“非遗+扶贫”“非遗+特色小镇”“非遗+城市形象”等,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使命。

今年3月底,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新疆大学蒙古族刺绣培训班开班。这是新疆大学针对非遗传承人群举行的第三期培训班。蒙古族刺绣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为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传承创新能力,新疆大学聘请多位历史文化学者、民俗研究专家、文艺评论家、国家和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艺人、设计师为培训班授课。

“蒙古族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开设蒙古族刺绣培训班一方面能够挖掘、保护和传承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可以开发蒙古族刺绣的市场价值,让更多蒙古族刺绣艺术家和从业者脱贫致富,这也是非遗传承的目的所在。”新疆大学蒙古族刺绣培训首席专家策·巴图教授这样说。

西藏的高原实景剧《江孜印迹》再现“英雄城”抗英场景。该剧的排演不仅让多项非遗活态传承,也推动解决当地群众就业问题。(李政葳/摄)

除了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实施好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外,文化部还支持具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和机构到非遗项目所在地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探索振兴传统工艺的有效措施。截止2017年7月,文化部支持雅昌文化集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哈密设立了传统工艺工作站,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木真了时装公司在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地设立了传统工艺工作站等。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