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见字如面2》 没必要把小菜当文化正餐吃

2017-09-15 08:0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梁文道写过一本书叫《常识》,但在《见字如面》里,他依然是那个传播“常识”的人。比如普通人大多认为吴三桂的历史形象并非是正面的,但梁文道在他的家书里,读出了人性的复杂,正反派难以一言以蔽之;陈难是烈士飞行员陈怀民的妹妹,她得知哥哥与日本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后,给高桥的妻子美惠子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没有仇恨和哀怨,只有对战争的厌倦和对“敌军”家人的同情,此信发表后被国内各大报纸转载,梁由此得出当时中国的公民社会是有一定基础的……

有学者警惕这样并不可靠的“常识”,尤其没有一手资料的支撑,往往“情”多于“理”。但在一个需要依靠感性赢取观众的节目里,可看性需要被优先考虑,哪怕有些逻辑仅仅是靠情感判断得来。还是那句话,文化节目顶多算小菜,本来就不能作为了解所谓“常识”甚至学习知识的“正餐”。

嘉宾和主持人沟通不畅需要改进

或许也是平台的影响力有限,《见字如面》反而没有太多框限,从信件的选择到嘉宾的讨论,有调侃有影射,虽然显得粗糙,没有《朗读者》似乎逐字逐句排练过的精致感,却有一种随意自然的姿态。加上许子东和梁文道都是电视媒介的常客——两人都担任过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的嘉宾,梁文道还主持过读书类节目《开卷八分钟》,深谙此类节目的谈话之道,俩人一来一往也能有些火花。

要说整个节目最鸡肋的存在,还是第一季“遗留”的主持人。尽管第二季把挑大梁的主持交给了男演员徐涛——大概也是因为第一季的主持人收到的吐槽太多,但和“说信人”对话的主持人依然是上一季的那位。主持人没有对话能力已经很糟糕了,加上有几个打酱油的学生分散地坐在一旁,时不时来几个生硬的提问,让梁、许二人原本可以勉强撑起的场子气势又弱了几分。或许节目组是希望让话题的观点、视角更加多元,可惜没选对人,效果就适得其反了——我甚至看到了在梁文道身后的一位女学生睡意蒙眬地打了个哈欠。暗戳戳地想,如果窦文涛能来,这个节目或许就是读信版的《锵锵三人行》了,效果即便不说一鸣惊人,也不会是现在的不痛不痒。

总而言之,作为一档主打文化的节目,观众心里的“清流”,《见字如面2》相较第一季有所进步,但遗留和新添的毛病依然不少。如果能有第三季,或许只要改进两点就能让这个节目更上一个档次:一是不要再用读信嘉宾的眼泪作为卖点,这样显得很Low;二是应该把女主持人换掉。

□团子(媒体人)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