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时评】破解新高考物理“遇冷”应更多依赖顶层设计
撰写:罗厚
浙江、上海两地新高考,报考物理学科的考生明显减少,引发社会普遍担忧。考生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新高考改革模式之下,物理相比其他学科来说偏难,考高分不易,在高考中容易吃亏。
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金钥匙,人类社会的每次划时代科技进阶,基本都是依赖物理科学新纪元的开启,依靠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这些物理巨擘的巨大突破。物理学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报考人数的大幅下降可能造成未来物理人才断层的担心绝不是危言耸听。没有了大量的物理人才储备,社会科技进步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我们当前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没有了物理科学的强大人才支撑,如何能有中国当前傲立于世的大飞机、航空器、高铁、航母,如何能在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中继续追赶并领先?
也有言论认为,家长孩子们眼界要放宽一些,不要太看重高考一时的得失。可是面对高考,家长和学生如何能不做现实的权衡?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在制度的顶层设计层面,对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进行保护和鼓励,要让有兴趣学、能学好的孩子看到实实在在的进步阶梯和成绩奖励。不难设想,如果学习物理成本过高,风险过大,孩子们的兴趣能维持多久?家长们的耐心能坚持多久?在通过高考选拔进入好大学好专业的现实需求面前,我们不能责怪家长孩子们“功利”,而要更多体谅他们的纠结和无奈。
浙沪两地的高考改革本身就是探索,对探索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尽快想办法解决。破解物理报考“遇冷”,最重要的是对选拔人才的顶层设计进行评估并不断完善。比如,合理确定物理科目高考难度;比如,在更多的大学相关专业中把物理列为必考;再比如,在高校的自主招生中给予有物理专长的学生更多的优惠。规则是最好的指挥棒,希望通过规则的调整和优化,看似高冷的物理能够重新回到大部分学子的视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