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即将迎来万物互联的时代变革,在此背景下,适应时代的教育变革显得尤为重要。在物联网背景下的教与学方式如何进行变革,尖端技术与教育如何深度融合等话题,再一次引发了行业的热议。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一切由老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参与。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金平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我们国家现在是一个教育大国,要从一个教育大国发展到教育强国,教育的手段必须要提高。
传统的教和学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王金平认为是学生缺乏互动性、缺乏主动性,现在有了互联网技术、有了物联网的背景,这种情况会大为改善。
如何改进教学实践,从而实现“智慧教育”呢?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祝智庭认为,“智慧教育”应该本着“精准、个性、优化、共享、思维、创造”的原则,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通过培植人机协同的数据智慧、教学智慧与文化智慧,让老师能够施展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发展体验,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
无锡师范附属小学课堂上,师生通过智能终端设备进行互动。(张歌摄影)
课程教育改革以来,相当一部分教师已经走到了课改前沿,他们大胆尝试科技与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无锡师范附属小学课堂上,记者看到,师生通过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即时互动。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共享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并且手脑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知活动,增强记忆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智能终端可以打通教学各个环节,实现教学场景的全覆盖以及各环节的数据流转,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自主学习,我也可以通过终端接收全部同学的预习、上课听课、练习信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学,选择适合学生并且能够给学生带来价值的内容。”无锡师范附属小学教师戴菊芬表示,智慧课堂让老师变“教”为“导”,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