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沙9月13日消息(记者尧遥)实施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是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4年10月,在湖南省郴州市召开的全省产业园区工作会议上,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提出创新创业“135”工程战略构想——即通过三年的努力在湖南全省建设100个创新创业产业园区、建成3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5000家创新创业企业。
随着“135”工程的稳步快速推进,创新创业园已成为园区经济增长的新支撑。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集群招商,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使产业聚集区的集群效应、集聚效应得到充分放大和提升,创新创业“135”工程让有限的资源在三湘大地发挥了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35”工程启动后,长沙市突出产业特色,明确功能定位,每个园区确定了1-2个主导产业,各园区严把二次招商关,加速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度。雨花区创新创业园依托湖南省机器人集聚区,聚焦智能制造产业,目前已引进企业近200家。这里的园区主打差异化和精细化的产业特色定位,以湖南省自兴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为代表的技术研发基地为依托,重拳打造出了以三兴精密等企业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企业、以长泰机器人等企业为代表的本体制造商等。
泰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总经理李新嘉告诉记者,深圳总部的厂房面积是3500㎡,租金是每平米每月45元;而在长沙,它们目前拥有厂房面积目前是5000㎡,而且能够享受三年免租的优惠。
天河国云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CEO晏湘涛博士曾是国防科技大学的一名副教授,从部队转业后来到园区创业。他称园区优质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以及紧邻机场高铁的环境是吸引他前来的主要因素,“这些对于我们科技型企业来说,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创新创业“135”工程中,不得不提到标准化厂房。标准化厂房的建设为企业减少了成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大大缩短了企业投资的繁琐手续和高额建设成本,从签约到落地投产的周期从传统自建厂房模式的3-5年大幅减少到半年甚至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