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报告显示:我国国际人才竞争力总体水平不高,上海刚及格

2017-09-12 08:28:39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报告显示,来华留学生选择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人文社科和中医等传统专业方向,理工类专业留学生在来华留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总体规模较小,发展也相对缓慢。而我国选择出国留学的多为专业学科内的拔尖生源,在留学专业选择上也以前景较好的理工科专业为主,地域选择则多为欧美发达国家。

报告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科技教育领域在世界的声望和影响还难以吸引海外学子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于国内的高等教育尚未与国际完全接轨,理工类专业学历教育普遍存在国际化程度不高、专业学科设置结构不合理、现行培养方案与国际接轨程度较低的状况,无法满足理工类来华留学生的需求,导致了理工类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与层次发展受限。

从引进境外专家的情况来看,我国从2001年到2015年的15年间大陆地区引进境外专家的人数总体呈增长态势。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引进境外专家数量由2011年的52.9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62.35万人次,引进总量达300万人次,覆盖全球范围内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我国引进的境外专家主要集中在东部省份。

“境外来华工作专家规模指数”反映了来中国境外专家的区域分布情况。研究显示,广东是引进外国专家最多的省份(0.82),上海(0.77)、江苏(0.64)、北京(0.63)分列2-4位。“这与‘来华留学生规模指数’中各区域差异情况相似,说明当前我国国际人才分布的均衡程度相对较差。”王辉耀说。

报告指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较差,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产业结构与技术水平也相对落后,诸多原因叠加导致这些地区在引进境外专家方面的竞争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境外专家的引进。

王辉耀称,“国际人才生活指数”对国际人才在中国生活的实际需求进行比较,包括“国际人才社会保障指数”“国际人才居住环境指数”“国际人才旅行指数”三项二级指标。总体来看,广东(0.79)、北京(0.67)、江苏(0.53)、山东(0.53)和上海(0.52)的国际人才生活指数最高。

“国际人才社会保障指数”具体评估了区域对国际人才的医疗需求和子女教育需求的供给能力,广东、江苏、北京、山东和上海位居前五。而通过“国际人才居住环境指数”对国际人才在区域居住的舒适度的评价,宁夏、广东、内蒙古、海南、北京位居前五。广东、北京是城市化发展与生活舒适度结合程度相对较好的区域。

王辉耀说,中西部区域在国际人才居住环境方面具有较好潜力,其空气质量和公园绿地面积等,对于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国际人才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需要进一步将这种自然吸引力转化为吸引国际人才入驻发展的能力。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