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尊师重教,古今中外都是全社会共识。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向老师们道声:辛苦了,谢谢您!
说起教育,人人心事满腹,却又欲说还休。不可否认,中国的基础教育扎实,以至于英国人都要来上海取经数学教育,但是唯分数论、高考导向、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等问题,每年都在上演一幕幕悲喜剧,身处教育漩涡中心的老师和学生,感受无疑是最深刻的。
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长成什么样的人?在学生心里,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理想的老师?今天,我们请一位老师和一位学生,分别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收信人是虚拟的、理想化的学生和老师,但是套句时髦的话: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愿你们把生活过成一首诗
亲爱的同学:
又是一个新的学期来到!我送走了上一届高三学生,又站在高一教室的讲台上。不要嫌弃我白发苍苍,不要嘲笑我手中端着保温杯,33年前,我大学毕业第一次登上讲台,也是活蹦乱跳的小伙子。有时我很矫情地问自己,你凭什么坚守讲台33年?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我想可能因为我是一个胆怯的人,因为我除了教书别的什么都做不了。但是,最真实的原因是,我离不开我的学生,离不开校园,青春多么美好,一辈子与青春同行是幸福的人生。
什么样的高中生活才是无愧于你们的青春?
首先我希望你们拥有独立的思考,清醒的头脑。
一路走来,从幼儿园开始,你们的学习和生活都纳入了家长和老师既定的轨道,他们的价值观成了你们的价值观,他们的选择替代了你们的选择。
今年暑假,我的一位朋友向我求援,他的女儿从美国一所常青藤大学金融专业博士毕业,读书读到了三十出头,回国后第一件事是将学位证书交给她爸爸,说:“这是您要的,我替您拿到了,算是对得起您多年的培养。”她坚决拒绝去金融行业就业,而选择去一家动漫公司上班,因为她喜欢的是动漫。我能想象,这位女生攻读学位的漫长学涯充满了多少痛苦和无奈。我不希望这样的故事在你们身上重演。
相反的例子,今年我在哥廷根大学做驻校作家期间,我的学生中有一位德国姑娘玛丽,是中德文化比较专业在读研究生,她告诉我,她高中毕业就到中国四川藏区支教三个月,然后回国在波恩大学藏语专业读完了本科,硕士毕业后她的志愿是到中国藏区从事文化研究工作。为什么一个德国姑娘做出这样的人生选择?只是因为热爱神秘的藏族文化。所以,至少你要从现在开始,学会对老师和家长说“不”,不盲目地做老师的应声虫,不去参加你不喜欢的学科竞赛,拒绝加入课后和节假日无穷无尽劳民伤财的补课大军。孩子们,不要因为利益诱惑放弃自己的理想,不要因为某种潮流而更换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