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在老油田看“科技驱油”新风景

2017-09-08 08:27:2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行进在吉林油田千里油区,蓝天白云下,一些相貌特别的抽油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与常见的单驴头“磕头机”不同,它们拥有两个驴头,双头交互运动,并颈采油,宛如一个连体斗士。

“这种双驴头双井单抽抽油机,是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之一,它能实现一台抽油机同时带动两口井生产,对比一井一抽的传统举升方式,可节能30%以上。”吉林油田公司科技处处长张嵇南介绍。

吉林油田勘探始于上世纪50年代,先天资源禀赋差,是国内最难开采的老油田,而国际油价自2014年开始断崖式下跌,更令其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不断借助科技创新手段,从地下挤出更多的油,并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该公司全力科技兴产,涌现出一大批叫得响的技术成果,为企业逆境突围发挥出显著作用。

“大井丛”大打节约牌

采访期间,记者无数次听到员工们兴致勃勃地谈论“大井丛”。

“是偌大的油井丛林?”当亲眼看到吉林油田建在其新立采油厂的第一个大井丛时,记者觉得自己望文生义的理解,并非没有道理——只见一块宽阔平整的注采平台上,密密麻麻分布着48口油水井,一架架采油机并成排、连成行,“钢铁侠”般威武神气。

“这是目前亚洲陆上最大的采油平台!”新立采油厂采油三队党支部书记王铁彬骄傲地对记者说。

如果按照油田传统建产模式,一口井的占地面积就得1200多平方米,而眼前这个注采平台不过2000平方米,却能把方圆4万平方米内的石油采出来,不仅使征地费用骤减,而且显然比四处打油井环保多了。

“实现集约化布井的前提是,钻井技术、采油工艺、地面工程、后期管理等18大技术系列的发展与成熟,哪怕一个环节有问题,大井丛都建不成!” 新立采油厂采油三队队长葛锐一语道破其中科技含量。

集约化布井,使大井丛建设得以采用流水化作业。过去,因油井位置分散,打完一口井,就得拆卸一次有15层楼那么高的钻机井架,用十几辆大卡车运到下一处打井位置,再搭、再拆,而建设大井丛的过程中,钻机在平台轨道上一拉,就可直接打下一口相邻油井。

“过去,正常速度下,打48口井要耗时4年。得益于工厂化流水式作业,这个大平台从第一口井开钻到48口井全部投产,只用了8个月时间,仅打井一项就节约了1个多亿!” 王铁彬说。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