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朝阳区按照北京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要求,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紧抓北京新一轮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全国唯一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等重要机遇,以功能疏解、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协同发展为主线,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突出文化引领,聚焦高端发展,深化产业融合,加强区域协同,促进国际交流,持续激发和释放文化生产力,进一步服务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华文化“走出去”。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保持健康持续发展良好态势。2016年,朝阳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收入3136亿元,同比增长12.9%。2017年1-6月,全区规模以上文创企业实现收入1414.7亿元,同比增长8.2%。占北京全市比重超过20%。1-7月,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区级财政收入60.65亿元,同比增长7.9%。据介绍,朝阳区作为北京昔日的机械、纺织、电子、化工、汽车等五大工业基地所在地,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老厂房。“近年来朝阳区一直在探索文化产业更新城市存量空间资源、盘活旧厂房建设文创园的新模式。在没有新增一分产业用地指标的情况下,既疏解了非首都功能、提升了环境品质,也加快了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目前朝阳区已有30处工业厂房转型为798艺术区、751时尚设计广场、朝阳规划艺术馆、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懋隆文化产业园、郎园文化产业园等文创园,改造建筑规模总面积达到193.30万平方米。
多年来,朝阳区全力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发展。2011年到2017年,通过实施产业高端化和梯次发展战略,全区文化创意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占据价值高端。文化传媒业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其收入占文化创意产业收入比重由“十二五”初期的58.6%增加至2017年的63.6%。科技含量高、创意程度高、附加值高的软件和信息技术、广告会展、文化休闲娱乐等行业收入占比不断增加,上半年,三大行业实现收入占全区文化创意产业收入比重分别达到30%、21%和16%,实现了较快发展。朝阳区已基本形成了以文化传媒为龙头,以高端会展、旅游休闲、设计创意、信息服务为主导,以古玩及艺术品交易、文艺演出、时尚消费为特色的多元支撑的产业结构体系,即“一个龙头、四个主导、三个特色”的产业结构体系,逐渐形成了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为主轴,以奥林匹克公园文化体育融合功能区、大山子时尚创意产业功能区、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功能区为重点,以众多文化创意园区(基地)为延伸,错位、融合、协同的空间格局。目前,朝阳区集聚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等一批知名品牌文化企业,培育了万达院线、宣亚国际、掌阅科技、创业黑马等160家上市文创企业(含新三板挂牌企业147家),区域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