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家校携手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2017-09-07 08:26:54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好习惯,怎么养成?昨天,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和《北京市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段重点目标(试行)》,分学段给好习惯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新标准。新学年,学校、家庭将携手合作,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

家国情怀成修身首课

北京市教委介绍,养成教育行动计划的制定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导向,按小学1至2年级、3至4年级、5至6年级、初中、高中五个学段,设置了思想情感、文明礼仪、遵纪守法、学习求知、生活卫生、健康安全、勤俭环保、志愿服务8个维度的具体目标,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爱国、爱家、感恩父母,成为中小学生修身首课。

行为标准的设定充分考虑了孩子成长的规律,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目标。例如爱国,小学1至2年级的标准是“升降国旗脱帽、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会唱国歌”,小学3至4年级的标准是“升降国旗奏国歌时脱帽、肃立,少先队员行队礼,会唱国歌,声音洪亮”,小学5至6年级则为“尊重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标志,了解国家安全基础知识”,初中要“了解党史国情,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关心时事政治”,高中则要“熟知党史国情,掌握国家安全基础知识,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具有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树立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志向”。

再比如爱家,小学1至2年级的标准是“外出与回家时主动与家人打招呼”,3至4年级的标准为“关心父母健康,听从父母教导”,5至6年级要“主动与父母交流,礼貌回答问话”,初中则要“体谅父母辛苦,主动与父母沟通”,高中要“感恩父母,自觉为父母分忧”等。

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细读好习惯的新标准,“不”“禁止”等说教意味浓的字眼少了,来自于学生身边,循循善诱的引导多了,在市教委有关负责人看来,这更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学生如何处理和同学的关系,被写入“养成教育计划”。例如1至2年级,“见到师长同学,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主动问好;不说谎”,3至4年级要“与同学互相帮助,文明交往;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好;说话和气、耐心倾听”,5至6年级要学会“尊重同学,与同学真诚合作、互助”,初中待人则要“平等宽容,尊重他人隐私”。不仅如此,“养成教育计划”还教给孩子们解决纠纷的办法,例如3至4年级要“学会用班规、校规解决小纠纷”,初中要“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报道:

    关闭